华声在线记者 贺威
“我们最想要的金牌不是这一块,我们最想要的金牌永远是下一块。”9月6日,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项目金牌得主胡权、李亦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个暑期都在训练,既紧张又充实,希望在国赛中取得最理想的成绩。
1990年出生的胡权,是湖南工贸技师学院通用航空系无人机专业骨干教师。2012年进校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无人机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有着丰富的无人机理论知识和无人机实操经验。
(图说: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项目金牌得主胡权。受访者供图)
严谨细致的胡权是一把教学好手。“胡老师的课很实用,既能将教学内容讲解得准确、生动,还能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分类设计学习目标,让大家有兴趣学。”学校通用航空系学生罗文超说。
胡权的队友李亦凡1991年出生,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数学系,有过一年的程序员工作经历,2017年加入湖南工贸技师学院。作为学院信息中心的一名干事,他热衷于通过信息化手段减轻同事们的工作量。
为了满足了学校个性化的排课需求,李亦凡自主钻研,花两周时间为学校研发了自动排课程序。业余时间他也一直在广泛学习,此次无人机比赛中用到的编程语言就是李亦凡利用寒暑假自学的。
(图说: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项目金牌得主李亦凡。受访者供图)
确定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赛前一个月拿到赛项样题后,胡权和李亦凡就进入了特训状态。胡权主攻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李亦凡负责无人机代码编写和地面站控制,他们可谓是强强联手的黄金搭档。
虽然是最优组合,但为了模拟比赛真实环境,他们时常在中午顶着毒辣的烈日测试无人机在高温下的运行情况,在深夜开展颜色识别模块在光线不足情形下的参数调整与测试。
训练中,由与智能传感器的不稳定,出现过几次“炸机”。“我不信,我要写代码测试一下。”不服输的李亦凡反复尝试编写代码优化设计。他和队友合作,不断验证,最终在比赛前完全掌握智能传感器和无人机的调试,保证了无人机能在程序控制下实现自主识别,自主投放,自主避障等功能。
“呜……”伴随着一阵轰鸣,比赛当天调试完毕的无人机缓缓起飞。胡权和李亦凡紧盯着操控台,密切关注无人机的动向。
(图说:胡权、李亦凡在比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场地内,早已模拟好农田地形和植被特点,设置了多道关卡。无人机需要识别出红色的违禁(有害)作物,还得识别蓝色的异常作物,同时还得保证无人机始终距离地面农作物1.5米高。
“通过编写程序让无人机主动识别颜色并作出相应自主决策。”胡权说,我们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图像识别等自主研发技术,让无人机实现从目标检测到自主决策,所有动作完成均由其自主实现。
识别目标颜色、精准绕过障碍物、随地形起伏自动升降,发现异常作物模拟喷洒农药……胡权、李亦凡配合默契,完成了一系列操作,最终以全场最高分夺得金牌。
“夜空中的星星见证了我们的努力,希望我国的无人机运用今后能达到新高度。”胡权、李亦凡说。
(一审:黄欣然 二审:冒蕞 三审:蒙志军)
责编:杨帆93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