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8月5日讯(通讯员 王璐瑶 罗泽华 黄文剑)7月22日-8月2日,中南大学“沐思”实践团参加了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来到湖南省郴州市黄沙镇新坌村新坌小学,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践活动。实践团聚焦乡村教育这一主题,面向近百名当地学生,开展了覆盖语文、哲学、美术、音乐、科学、体育等多学科的教学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将同学们分成了知行一班、知行二班和知行三班。知行一班由学前班的同学组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行为习惯、安全教育、劳动教育、体育活动等;知行二班由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同学组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手工课、美术课、舞蹈课、体育课等;知行三班则由三年级及以上年级的同学组成,主要开展语文课、哲学课、音乐课、美术课、科学实验课等。
用科学实验课 激发创新活力
实践团为知行三班的同学们开展了四节科学实验课,四位实践团成员带领同学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完成后,实践团成员阿里米热为同学们解析了实验原理,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出了溶解度和压强等科学概念。
其中,“可乐喷泉”实验课以剧本解谜的形式展开,罗泽华引导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鼓励同学们自由讨论线索卡;在“乒乓球大炮”实验课中,邹棂释以视频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了气压与流速关系的发展史;在“磁悬浮陀螺”实验课中,邹棂释利用一个磁盘、一个陀螺、多个配重片和多个调平垫片等实验器材由浅入深地向同学们讲解了科学原理;在“熔岩灯”实验课中,陈永明引导同学们先后进行密度层级实验和“熔岩灯”实验,帮助同学们掌握密度等科学概念。

图为“可乐喷泉”实验课 通讯员 王璐瑶 摄

图为“磁悬浮陀螺”实验课 通讯员 邹棂释 摄
知行三班的宁秋瑜同学表示,“我很喜欢这些有趣的科学实验课,因为我可以自己动手操作,亲眼看到实验的结果如何产生,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结果。”实践团成员邹棂释则表示,他希望通过这些实验课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逐渐爱上科学,在科学实验的探索中快乐成长。
用户外写生课 唤醒自然天性
“用一支画笔,一盒颜料,在大自然间画画,我太快乐了!”这是徐诗媛同学举着自己完成的手指画时发出的感叹。实践团成员黄文剑将美术课从学校搬到田野,让同学们观察自然、描绘自然、感悟自然。知行三班的同学们以天地为教室,以大地为书桌,以近处的稻田和远处的房屋为入画素材,创作了自己的第一幅写生作品。
用艺术彩泥课 捏出创意生活
实践团的成员还给同学们上了一堂艺术彩泥课,引导同学们使用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等十余种不同颜色的彩泥,自由创造自己想做的彩泥制品。有的同学做出一束彩泥鲜花,有的同学制成了彩泥水果或蔬菜,还有的同学挑战了难度更大的彩泥人物。最后,大家纷纷将自己诚意满满的作品送给了同学或老师。
据悉,中南大学“沐思”实践团,是由中南大学多个学院的本科生组成。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在新坌小学三个班级中开展了252节各类课程,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89个小时,做到了坚定答好新时代的青春答卷,在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道路上奋勇争先。
责编:杨帆93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