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的山里果(蓦然回首)

2021-12-23 10:00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夏博]
字体:【

吴从惠

老家在南岭山褶皱里。这山,是我小时候的学习课堂,是劳作场所,更是一座座的食品宝库。割草砍柴,挖蕨采笋,砍树烧炭……生活艰辛,但甜美的野果是老天给山里娃的温馨馈赠。

春天,山上开满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这花好看,吃起来带点酸味。一年中最早出的果子叫茶苞、茶耳。茶苞、茶耳长在油茶树上。茶苞成熟后,表皮裂开,露出白胀胀肉嘟嘟的果肉,苦涩褪尽,口感变甘甜。茶耳就是发胀的茶树叶,口味和茶苞类似。这时,还有一种果子吸引人,叫清明籽,也叫羊奶子,外形比玉米粒稍大,红嘟嘟,看起来像串串红珍珠,吃起来酸酸甜甜。

夏天,山上的果子逐渐多起来。最有名气的是杨梅。那会,杨梅没有人工种植的,要吃杨梅,必须到山上摘。杨梅有两种。一种是乌梅,一种是白蜡梅。乌梅要红得发紫后才算成熟。杨梅树是高大乔木,一棵树可摘上千斤果。我们都是爬树高手,甭管多大多高的树,噌噌几下就上去了,拣好吃的,吃饱才下来。白蜡杨梅季节稍迟,白得发亮了才可吃。有时,也专门带篓去摘杨梅。

到晚秋,大山被染成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这时,山上的野果最多,柿子、山楂、毛栗、牛卵砣、猕猴桃等。柿树叶子落了,柿子红红艳艳,像一个个小灯笼高高挂在树梢。用镰刀把枝勾过来,摘一个,软软的,吃一口,甜入心扉。野山楂的果小,生吃很涩,摘回来,煮熟,甜而糯,可当饭吃。最受青睐的,是缀满枝条的毛栗。毛栗和板栗是表兄弟。板栗家种,个大。毛栗野生,个小。板栗树高大挺拔,树冠亭亭如盖,刺果有拳头大小。毛栗树是矮小灌木,长在乱蓬蓬的茅柴中,果实只纽扣大小。摘毛栗果要带块帆布片,包住,放地上用脚踩,取出黑仁。毛栗果虽比板栗小,但味道好得多。还有一种和毛栗相近的果,叫锥栗。一个刺苞一个果,圆锥状,味道最好,但难找。

每年八九月,八月炸果子成熟了,外壳和果肉都是黄色,也叫九月黄,还有其他俗名,如麻藤果、牛腰子等。八月炸藤多生在水边。剥开外表厚厚的皮,里面是黑色果籽,外裹着一层黏糊的黄色果浆,有特殊清香逸出,吃进嘴里滑嫩甜润。

冬天,北方已进入冬眠季节。然而,南岭山地的野果子却赶趟似地成熟。山茱萸、拐枣、金樱子、高粱苞等次第成熟,给冬日带来无限的欢乐。

山茱萸又叫萸肉、红枣皮,红彤彤吊挂在枝丫上,在山林中特别打眼,细长细长的,红艳艳的,有点像枸杞。山茱萸的味道酸酸的,还是一味好药材。

立冬后,拐枣成熟了。和叶子一同掉在地上。拐枣也称鸡爪果,长得奇怪,果形像鸡爪,味道香甜。鸡爪果一定要打霜自然掉落后,才好吃。金樱子是常见的野果子,树为藤本,藤条长满棘。果子像仿锤,小小的,也满身带刺。吃的时候要先把表皮的刺用鞋底搓去,剖开,去掉里面的籽再吃。味道相当甜,所以也叫做糖盎子。糖盎子风味独特,有蜂蜜味儿,现在很多人用它泡酒。

紫乎乎的地菍,像粒粒长在地面的葡萄。因地菍藤匍匐在山坡地皮上。摘一个扔进嘴里,甘甜可口。地菍吃多了,满嘴紫色。地菍果子也是很好的中药。

冷饭团是我们土话的叫法,我至今不知其书名。形状像小足球,也像手雷。又叫做“黑老虎”,名字威武又接地气。它是一种浆果,颜色为红色或暗紫色,吃起来却像葡萄一样鲜美多汁,闻起来和香蕉相似。

冬天进山,若是见到红红的一片,那一定是高粱苞了。它长在刺蓬顶端,漫山遍野,如同红黄宝石般璀璨耀眼。高粱苞也是藤本植物,悬垂在崖壁边或攀援在灌木之上,因为一串串红彤彤,像是成熟的高粱穗。高粱苞味道略酸,酸中带甜,吃起来新鲜、爽口。高粱苞不仅可口,更有活血调经、消肿解毒作用。冬天的野果还有很多。如苦槠、元槠、银杏、火棘等,各有功用。

亲亲的山里果!一年四季,绵绵不断,给山乡生活带来无尽的欢乐!

责编:夏博

来源:长沙晚报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