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9月2日讯(见习记者 周浩洋 记者 康蒙)中国铁路全面实行电子客票已经一年有余,一年前还在广泛使用的纸质车票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旅客身份证中全新的铁路电子客票。这也让拥有28年铁路从业经验的夏清奇也迎来了全新的工作方式。在实行电子客票的一年里,她有怎样的感触?与纸质车票时代相比,现在带来什么样新的变化?9月1日,记者采访了夏清奇,从一张小小的车票,感受“从繁到简,从有到无”的铁路发展变迁。

夏清奇正在操作立柱式检票机 周浩洋 摄
从繁到简 旅客乘车过闸机的方式更加智能
2020年6月20日,中国铁路全面实施电子客票,所有旅客无需持纸质车票,可凭购票时所使用的身份证件原件刷证乘车。电子客票已经实施一年有余,夏清奇已经适应了电子客票的工作流程,遇到的旅客大部分也都感受到了电子客票带给自身旅行的便利。在聊天的过程中,记者也能明显感受到夏清奇对电子客票检票这项全新工作方式的自信和熟练。
“以前,我们会在火车抵达站内的前30分钟举喇叭报车次,然后手动开门,依次用检票钳检票。”追溯起一年前的人工检票模式,夏清奇打趣道:“虽然全面实行电子客票才一年多,但总感觉像很多年前的‘老故事’。”
检票员平均为一个旅客验证验票,需要花费五秒钟时间。在这短短几秒钟里,他们既要查看车票日期、车次、到站等信息,也要查看人证是否合一。如果是始发列车的话,就要持续放行30分钟,检票员需要在这30分钟内不断地抬头、低头再抬头。
如今,不管是旅客还是检票员,都逐渐习惯铁路的信息化操作。但在刚全面实行电子客票时,夏清奇回忆起来,可谓是“一团乱麻”。“当时的旅客还是习惯由检票员开门报车次,只要没听到检票口站着检票员拿喇叭喊旅客上车,便一直在候车室座位上待着。”
为此,长沙火车站也加大了电子客票乘车的宣传力度。站内大、小喇叭不停循环播放乘车提示,更增加了工作人员在候车室巡逻提示。经过车站近两个月的大力宣传,旅客们逐渐适应新的检票方式,从“等门开”变成“刷开门”,进站速度明显提升。
“现在旅客乘车更便利,而我们检票员的工作也轻松了很多。”自2020年6月全面实行电子客票起,原本入站口的6名检票员也减少至3名,主要负责引导和咨询工作。“目前,旅客方面除了部分脱网人群和老年人,基本上都适应了电子客票这种信息化乘车方式。”
从有到无 车票形态见证铁路发展
“约一寸长,摸起来有点硬,土灰色的长条卡片形状。”回忆起28年铁路从业生涯中的第一张车票,夏清奇仍能准确的说出车票的每个细节。夏清奇说,那时的火车票还被称为“硬纸卡片式常备客票”。
在1993年的“硬板票”时代,没有检票钳,检票员需要在每张“硬板票”上盖上含当日时间的章子。一票一章,忙起来时,盖章盖到手抽筋也是常有的事。
“后来,‘硬板票’变成了‘印刷票’。”告别了手盖日期的“硬板票”,长沙火车站设备也更新换代,开始使用红色软纸车票和蓝色磁介质车票。直至2020年6月,中国铁路全面实行电子客票,从从前的手检车票,变成了操作柱机进行检票。“再也没有检票检到手抽筋的情况了,在屏幕上点一点就可以完成检票操作,非常便捷。”电子客票的实施大大降低了客运员的工作量,旅客验票进站也更加便捷。
“从‘硬板票’到电子客票,火车票正在不断更新迭代。”28年前的夏清奇,从未想过车票会从有形到无形,而对于十年之后的车票形态,她更是直呼“想都不敢想”。“我始终相信,列车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中国铁路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责编:伍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