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湘自然历丨夏日昆虫记⑩身怀绝技“水上漂”
2021年7月16日 星期五 小暑第10日
夏日池塘,热闹非凡。时时蛙鸣鼓噪,处处乱蝶纷飞,碎金点点的水面还密集游弋着灰褐色小昆虫,不借助任何工具,就这么稳稳当当趴在水面,长长细腿轻盈划水,以极快速度窜东窜西。
“这是什么?”总有孩子被这中华“武学神功”震慑,急于向大人询问究竟。
“卖香油的”“卖醋的”“卖酱油的”……大人们的回答并不一致,带给人极大困惑:莫非这虫子是开调料铺的?
经过一番求证,原来这种“水上漂”的昆虫叫水黾,是常见的水中昆虫。由于独特的身体造型和腿部特征,水黾能较好得到水的表面张力支撑,因此天生就会“水上漂”。这种水中昆虫当然不卖调料,之所以与多种调料联系起来,我猜测或许是过去人们见识其“水上漂”的神奇,却不知所以然,于是将“油浮于水”的原理联系起来。
在池塘或其他水域见到成群水黾,基本可以判断,这片水域水质良好,在水质受到污染的环境,水黾很难生存。水黾本身也具有净化水质功能,它们的大长腿不仅用来炫耀和划水,还具有极强传感性能,当其他昆虫、虫尸或其他动物的碎片等掉落水面,产生细小波动,水黾能迅速感知,并像箭一样飞奔过去,吃掉水上细微漂浮物。
此外,一些害虫产在水域的虫卵也是水黾的食物,其中包括蚊子的卵。不论从净化水质还是消灭害虫的作用来说,水黾都算一种益虫。
如果想捕捉一只水黾,是比较困难,它们行动太过迅捷。但这阻挡不了一个孩子的玩心,古书记载:小儿用钓竿系绳,绳头穿一蝇,掷水面,诱之即来,以四足抱蝇不放,因而获之。
想想真是有趣的游戏。
【小名片】
水黾,水生半翅目类黾蝽科昆虫,别称水马、水蜘蛛、水母鸡、水板凳、水蚊子、水蜢子等,也能够在陆地上生活一段时间。成虫长8至20毫米,身体细长,非常轻盈,呈黑褐色,头部为三角形,稍长;背面多为暗色而无光泽,无鲜明的花斑;前翅革质,无膜质部;身体腹面覆有一层极为细密的银白色短毛,具有拒水作用。
水黾前脚短,有3对足,前足较短,用来捕捉猎物;中脚和后脚很细长,向四周伸开,中腿为驱动腿,后足腿节多远伸过腹部末端,可以用来控制滑动的方向。
水黾栖居环境包括湖泊、池塘等静水水面以及溪流等流动水面,在湍急的山溪上生活的种类,常常腹部变短或套缩入基部数节。
文/彭雅惠 图/张京明 设计/曹舒琴 智库/肖炜 统筹/周月桂
责编:刘茜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