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9月26日讯(记者 赖泳源 潘梁平 康蒙)9月25日,深秋的永顺细雨蒙蒙,气温有所下降,但在湘西芙蓉镇政府拼多多直播间,热情洋溢。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社委、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龚定名,永顺县副县长向海军、杨木村驻村扶贫队队长戴海文正在直播带货,助力湖南农产品“出山”。
9月21日至25日,“决战决胜 全面小康·精准脱贫在三湘”系列助农直播活动在湖南安化、新化、永顺3县举行。此次扶贫助农直播共吸引超145万拼多多网友围观下单,三个基础薄弱的店铺粉丝平均增长过万,直播间销售额环比上涨190%,安化黑茶、新化腐乳、湘西猕猴桃、永顺莓茶等特色单品店铺销量增长近10倍。
龚定名:发展农村产业,有助于巩固脱贫成果

龚定名(左)现场直播带货。潘梁平 摄
“湘西是个神奇的地方,很高兴在这里工作过两年半。”直播一开始,龚定名就对湘西赞不绝口。他说自己喜欢吃湘西的猕猴桃,认为这是一种“特别健康的水果”,现在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新鲜香甜,值得一尝。
在现场,他还提到湘西的葛根粉是个“宝贝”,并分享了吃法。“把水烧开,然后冷却到80度,把葛根粉放入,搅拌之后即可食用。”他透露,小时候家里制作葛根粉比较麻烦,其中会有些许杂质。现在工艺进步,都是纯白的葛根粉,质量好多了。
除了猕猴桃、葛根粉,他还分享了自己对湘西美食的感悟。其中,他认为湘西的萝卜、泡菜、腌姜等等口感很好。“湘西出行不方便,会一次性做很多利于保存的食物。”他认为这些湘西地道风物,味道绝佳。
“今年,直播带货比较风行。”龚定名说,互联网渠道让农产品第一时间进入千家万户,把农副产品变成看得见的收入。产品销售出去,可以激励农户扩大生产形成产业,打造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有助于巩固脱贫的成果。
戴海文:杨木村约50%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售

杨木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戴海文(左)在直播带货。彭福宗 摄
现场,湖南省委网信办驻杨木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戴海文也走进了直播间。他一开播,就把网友呼作“宝宝们”,吸引了网友注意力。
“黄精主要食用方式,就是煮茶。”戴海文倒了一杯黄精茶,现场品茗,“茶汤颜色金黄,口感带着一点甜味。”他还说,煲汤味道也很鲜美,呼吁网友积极购买。“你们的爱心,让老百姓看到增收希望。”
直播结束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工作队通过近两年帮扶,杨木村种植了黄精450亩。他们成立了生态养殖和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村支两委+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积极探索“村社合一”发展模式,发展生态种植、养殖、光伏发电等产业,帮助村民构建可持续的致富路径。“几年后,杨木村要变成黄精村了。”
“杨木村大约50%的农产品,是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的。”戴海文坦言,虽然村里的电商起点较低,但进步很大。“我们实施农村电商工程,搭建了电商服务站,培养3名电商人才,与多个直播平台达成合作协议。”同时,还帮助70名农村创业者们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和新模式发展农业网红经济,电商的道路越走越宽。
向海军:直播是农产品销售的抓手和平台

永顺县副县长向海军(右)在直播带货。
“猕猴桃是湘西特产,不仅人喜欢吃,猴子也喜欢吃,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永顺县副县长向海军的直播一开始,就对猕猴桃名称作了解释。他还表示,猕猴桃“酸酸甜甜”,就像“初恋的味道”,欢迎大家购买品尝。网友纷纷留言“原来是这样”“学习了”。
“条索紧细泛白花,香醇甘美茶奇葩。神秘湘西多好物,土家儿女最爱它。”推介莓茶时,向海军用一首“打油诗”开头,为永顺莓茶代言。在他看来,莓茶内含多种微量元素,有“黄酮之王”美誉,值得购买。直播过程中,他侃侃而谈,旁征博引,向网友们“种草”湘西特产。
“今年以来,社会掀起直播热潮,把产业、基地和农民都带动起来。”向海军介绍,永顺也启动了全民网红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活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助推乡村振兴。他认为,直播是农产品销售的抓手和平台,在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业价值方面,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截至目前,永顺县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一个,县级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仓储(分拨)中心一个,永顺县特色产品展示馆一个,192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县、乡镇、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网络已成雏形。2019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高达8.15亿元,同比增长55.8%;农村网络零售额达4.87亿元,同比增长44.51%。
责编:伍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