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伴导读
今天下午,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主持召开座谈会,主题备受关注:听取省委全面加强基层建设“1+5”文件贯彻落实进展情况汇报。
会议现场。湖南日报记者 罗新国 摄
回到一年前。去年7月,我省陆续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规范乡镇(街道)职责权限实施方案》《拓展基层干部晋升通道实施方案》《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实施方案》《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实施方案》《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实施方案》等5个配套文件。
这组“1+5”文件迅速成为基层干部朋友圈的“刷屏爆款”。大家说,这套政策组合拳,不仅“直击基层干部的难点与痛点”,还“开出了优待遇、畅通道、减负担等暖心‘药方’”,基层干事创业迎来了“新风口”。
一年时间过去,这套组合拳“打”得怎么样?为基层带来了哪些变化?今天的座谈会就是一次“回头看”,以及再部署、再落实。
会上,杜家毫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对省委明确的各项政策、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紧盯不放、较真较劲、一抓到底,确保条条兑现、落地见效,以基层建设的全面加强增进基层干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一抓到底、条条兑现!从省委书记有力的话语中,足见湖南省委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
变化
几天前,湘伴君和几位基层干部聊天,请他们谈谈基层这一年来的主要变化。他们总结了三句话:“更有方向、更有奔头、更有激情”。
更有方向,说的是“事权匹配”。
有干部说,基层以前权力小、责任大,就像“小马拉大车”。“1+5”文件明确将赋权与减负相结合,进一步理顺乡镇(街道)的职权事权,让基层有权办事、有钱办事、有力办事。比如,省政务局牵头制定乡镇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等,明确乡镇权责事项116项,向乡镇赋权52项;省民政厅也制定了村(社区)的相关清单。
同时,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办理,老百姓进“一张门”就能办各家事,办事难、办事烦的问题也大幅改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更有奔头,说的是不断破除基层干部晋升“天花板”。
“1+5”文件进一步畅通道、引人才、强保障,注重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招聘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同时坚持柔性引才用才与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不断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引导鼓励各类人才“上山下乡”。
当了17年“小巷总理”的长沙市雨花区廖家湾社区党委书记刘映先就是受益人之一。今年6月,她顺利通过了全区面向社区书记考核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成为“有编制的干部”。51岁的刘映先告诉湘伴君,她的经历激励了很多同事:“只要干得好,社区干部照样能提拔!”
更有激情,说的是基层治理能力越来越科学。
有基层干部坦言,以前“考核多、表格多、检查多”,让人疲于应付。现在,社区“门脸”的牌匾少了,“一票否决”事项精简了,各种表格打卡的“痕迹主义”也被叫停了。“我们服务群众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多。”
今年4月,溆浦县北斗溪镇启动脱贫质量“回头看”工作,镇政府、扶贫工作队抽调的40余人精干力量队伍,每天分组入户,开展回访排查。
一年来,各级各部门拿出了“真金白银”的务实举措,推动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资源下沉,投入之多、力度之大、变化之快、成效之好,都是近年少见的。干部群众这些直观的感受,正是对一年来湖南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朴实点赞。
可以说,我省全面加强基层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以下这组数据足以说明:
以“1+5”文件为引领,省直各单位围绕“明职权、畅通道、优待遇、留人才、减负担”出台配套政策文件120个,逐步构建起比较完备的投入保障体系、工作体系、责任体系、考核体系、监督体系等,打通了政策红利在基层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中央和省财政每年投入3.7亿元,连续两年分别扶持951个村壮大集体经济,目前,96%以上的村有了集体经济收入。
全省村级运转经费平均达24.5万元,城市社区运转经费平均达42.7万元;全省村党组织书记年均报酬达3.8万元,同比提高0.6万元;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年均报酬达5.1万元,同比提高0.5万元。
去年全省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和选调生中选拔了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1266人。今年的公务员“省考”首次将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纳入定向招录范围,计划定向考录人数占乡镇公务员考录计划的1/3以上。
去年省级层面文会分别减少了35.3%、30.7%,市州层面减少42.4%、36.2%,各级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精简75%以上……
正如杜家毫在今天的座谈会上所说,实践证明,党中央部署推进“基层减负年”深得党心民心,省委加强基层建设恰逢其时。凡是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坚决有力的,落实工作抓铁有痕、一抓到底的,基层基础就扎实,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就足,各项工作的效果就好。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湘伴君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没有这些年湖南持之以恒强基固本、没有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那么,要经受住防疫、防汛和战贫的大战大考,进而取得全面胜利是难以想像的。
1月27日,张家界市慈利县通津浦镇通津浦居委会,村干部对返乡人员进行跟踪寻访和体温测量。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通讯员 杨年春 摄
一抓到底
“1+5”文件实施一周年 ,成效有目共睹。但短板和不足同样不容忽视。
比如,一些地方督检考仍过多过频;整资料、做台账、搞展板等“留痕做法”依然不少;多地反映工作微信群五花八门,“文山会海”变成“群山群海”;基层招人难、留人难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地方的待遇保障一时难以落实到位,实际困难不少……
抓基层强基础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如何持之以恒抓基层强基础?
会上,杜家毫提出了明确要求:
进一步树牢大抓基层、狠抓落实的鲜明导向。
以更大力度推动解决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进一步关心爱护基层干部。
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建设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树牢大抓基层、狠抓落实的鲜明导向,这点很好理解。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政策落实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加强基层建设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
中央有要求,省委有部署,树牢大抓基层、狠抓落实的鲜明导向,不仅是工作问题,也是一项严肃的纪律要求。要以更大力度推动解决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较真较劲、一抓到底,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以更大力度推动解决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针对前段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以及贯彻落实“1+5”文件的薄弱环节,找准症结所在,研究加以解决。
湘伴君注意到,针对基层干部关心的具体问题,会议再次作出强调部署:
要切实加强待遇保障,确保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高于县直单位同职级人员;
持续简政赋权,全面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明确权责边界;
着力加强阵地建设,推动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强化服务实效;
持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吸引力,让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成长得好;
切实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持续深化“两个主义”专项整治,进一步压减不必要的开会发文、督检考事项,让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进一步关心爱护基层干部,这点凸显了省委对广大基层干部扎根一线、直面矛盾,工作辛苦、条件艰苦、生活清苦的体恤之情。
会议提出,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加大关心关爱力度,细化完善激励奖惩措施,认真落实带薪休假、定期体检、疗养休养等制度,用好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政策,多为基层干部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设身处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充分调动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基层建设既是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整体推进。
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建设的组织领导,会议明确,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行业系统齐抓共管的基层建设领导体制和责任机制,继续把贯彻落实省委“1+5”文件纳入督查考核的重要内容,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抓,推动基层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湘伴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至朋友圈】
责编:刘茜
来源:湘伴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