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凌晨4点38分,长沙曙光路公交新村粉店,工作人员正在做早餐前的准备工作。图/实习记者满延坤
潇湘晨报长沙讯 4月6日凌晨2点,位于长沙曙光路的公交新村粉店结束一天的营业,与周围的世界一同进入了梦乡。
两个半小时后,凌晨4点半,十多名早班工作人员打开店门,来到店内,打开开关,开始了早餐前的准备工作。
戴上口罩,系上围裙,负责煨码的阿姨在烧水的同时清洗食材,在水沸腾之后将牛肉、肉丝、排骨等各种码子倒入锅中并用小火慢煨;煮粉师傅守在大炉子旁,在水逐渐沸腾的同时向各个碗里调好调料;收银员早已在电脑前核对账目;另外几名服务员则负责店内清扫。大家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等待着第一拨顾客的到来。
4点50分,粉店迎来了第一位顾客,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点了一碗牛肉面。随后,陆续有顾客进来点单,有坐在店里吃的,也有打包带走的。5点10分时,店内已经有七八名顾客。
“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来店里吃粉的顾客可能没有以前那么多,但还是恢复到了八成左右。清明节这几天来吃早餐的人比较多。”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一周前店里恢复堂食以来,每天凌晨4点多的时候就开始有顾客进店了。“天气好的时候,白天排队能排到门外旁边的药店。”她说。
对不少长沙人来说,一碗粉是开启新一天的标志,顾客的陆续到来,让早餐店也充满着城市复苏的气息。“清明节期间,我连续三天都来这里吃了早餐,感觉店里的人气和以前差不多了。”一位吃完早餐的顾客说。
位于天心区青园路上的毛记青树坪米粉(林科大店)的老板告诉记者,自己的店开在学校附近,受疫情影响,附近几所大学都还没开学,店里的生意和往年这时候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现在的客流量差不多是往年这个时候一半的水平,清明节这三天,可能是放假的缘故,来吃粉的人和前段时间相比有所增加。”
他说,目前工作人员依然坚持每天上下午对店内进行两次消毒,在工作前也会戴好口罩,而前来吃粉的顾客,也尽量不让多人共坐一桌。“最直观的一个感受就是,坐在店里吃粉的人少了,打包带走的人多了。之前最多有两三成的人会把粉打包带走,现在已经有几乎一半的人都会选择打包。”
位于天心区县正街的周记粉店,从恢复堂食以来,日均客流量处于稳定增长的态势。“虽然疫情还没有完全消除,但是每天店里的客流量还是达到了往年同期的百分之八十。”该店老板娘告诉记者,从恢复营业以来,粉店就一直坚持为员工测量体温,也会定时在店内喷洒84消毒液。“虽然我们现在没有强制要求一人一桌,但是对于前来就餐的顾客,我们还是会提醒他们,尽量分开坐。”她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顾客会选择将米粉打包带走而不是在店内就餐,“打包的人差不多占到了四成左右,有些住得近的居民,还会拿上自己家的碗过来打包”。
实习记者满延坤
责编:周泽中
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