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唐曦 成俊峰
通讯员 唐兰荣
“宋奶奶,我们来帮您搞卫生,提前陪您吃年饭啦!”
1月22日上午,记者随衡阳市珠晖区北斗星社工站社工邓金莲等人,来到苗圃街道85岁失独老人宋春荣家。
宋春荣家有两道门,里面一道木门,外面一道铁门。很快,木门就开了。
一位戴着毛线帽的小个子老太太从门后探出头。“是你们来啦!”老人一脸欣喜,赶紧把铁门打开,请大家进屋。
邓金莲搀着老人往屋里走,有说有笑,好似祖孙俩。
别看她们现在这么亲近,可半年前邓金莲第一次来老人家时,被拦在铁门外。
去年8月,邓金莲与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失独老人。当时,宋春荣对她们将信将疑,不愿打开铁门让她们进屋。
“我们反复解释什么是社工,可以免费为她提供帮助,她就是不信。”邓金莲告诉记者,那次尽管有社区工作人员陪同,宋春荣也只是开了一扇木门,隔着铁门聊了一阵。
“你跟我非亲非故,又不收钱,怎么可能?”宋春荣心里满是疑惑。
初次“碰壁”,并没有让邓金莲放弃。
邓金莲深知,许多失独老人因常年独居,性格比较内向敏感,不习惯和人交流。要取得她们的信任,必须了解她们的经历,进而“对症下药”。
于是,邓金莲用一周时间,走访了宋春荣周边邻居,了解了她的大概情况。
年轻时,宋春荣从外地嫁入衡阳。多年来,她没有外出工作,一直在家相夫教子。12年前,她的独生女儿去世,不久后丈夫离世,她带着年幼的外孙靠低保金度日。随着外孙上中学住校,宋春荣常年独自在家,家里十分冷清。
邓金莲还发现,每到天气好的时候,宋春荣都会趴在卧室窗台边,静静看着下面人流车流。
“她关着的不仅是家里的门,更是心里的‘门’。”邓金莲意识到,老人最需要的是情感上的交流。
邓金莲便和同事们排出“探班表”,隔三差五去老人家门口找话说。半个月后,宋春荣终于打开铁门,让邓金莲和同事进屋。
此后,邓金莲和同事探望老人变得更勤了。她们帮老人理发、打扫卫生,下班后也时常去坐坐,给老人带些水果和零食。
宋春荣似乎越来越习惯这些“陌生人”出现在自己家里。要是几天没见着她们,宋春荣还会打电话过去问是不是最近工作太忙,叮嘱她们“天冷了注意加衣”。
从开始抗拒,到后来主动,宋春荣心里那扇“门”渐渐打开。去年冬至,多年未参加集体活动的宋春荣,参加了社工站组织的包饺子活动。“好多老人来了,大家一起包饺子、聊天,很开心。”宋春荣说。
宋春荣还告诉记者,最近她结交了一些新朋友,要是什么活动没到场,就会有人念叨她。
“可不是,上次元旦节大家去KTV唱歌,没一会儿您就说要回家,大家都不让。”邓金莲笑着说。
宋春荣像个孩子般辩解起来:“我没去过KTV,就想去瞧个稀奇,但那里太吵啦……”
众人哄笑罢,起身去张罗中午的年饭。宋春荣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真是个幸福年,这么多人在一起,可以煮‘十个碗’,十全十美!”
一行人进进出出,开门关门声音嘈杂。宋春荣便对邓金莲说:“有你们在,门就敞着吧!”
责编:金灵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