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嫁苏州的斑鳖新娘走了
进行人工授精工作后不幸死亡,生物学专家称是灾难性损失

2016年4月7日,中外动物专家和饲养员将苏州动物园池塘内的斑鳖安置上岸,以进行人工授精繁殖。
这是一只90多岁的雌性斑鳖,曾是长沙动物园最老的居民,陪伴了长沙好几代人的成长,2008年远嫁苏州,不幸在两天前离世。
十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希望它能和国内已知仅存的另一只雄性斑鳖繁衍后代,进行第五次人工授精后,它的身体出现状况,没能抢救过来。
它的离去,专家称是灾难性的损失。目前,全球仅剩3只斑鳖,除了它的“丈夫”,另外两只在越南,性别不明。
4月13日下午1时20分,来自长沙动物园的90多岁的雌性斑鳖在苏州不幸去世。从2008年5月,长沙“斑鳖新娘”回到“出生地”苏州与苏州动物园的“斑鳖新郎”联姻,至今已有11个年头。
对极度濒危的斑鳖来说,这是一个灾难性的损失。目前全球斑鳖仅剩三只了:苏州动物园一只(雄性,推测年龄在100岁左右),越南两只(不知性别)。
人工授精后身体出状况
这只雌性斑鳖去世前,正由国际专家组成的团队,与苏州动物园员工一起对其和另外一只国内仅存的雄性斑鳖进行采精和人工授精工作。
记者查阅苏州媒体报道发现,这次人工授精工作是4月12日进行的。
在正式采精和授精之前,专家团队对两只斑鳖进行了理化指标和超声波健康检查,发现它们健康状况良好。
与过去的四次人工授精活动相似,人工授精过程顺利,没有出现复杂情况。但在过程后,工作人员发现雌性斑鳖的身体出现状况,虽然经过24小时的抢救,但雌性斑鳖还是不幸死亡。
“这是一个灾难性的损失。”4月13日晚,苏州日报微博发布了相关消息。
死因正在调查,卵巢取下保存
为什么要对其进行人工授精?这要从十多年前说起。
斑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鳖,背甲可达1.5米,体重115公斤,是全世界三百多种龟鳖里数量最少、也是最濒危的龟鳖,没有之一。因此,斑鳖又被称为最孤独的动物,“水中大熊猫”,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并被评定为“极度濒危”。
为了拯救斑鳖,2007年,长沙动物园和苏州动物园达成协议,让两只中国最后的斑鳖联姻。2008年5月5日联姻正式启动。
2008年5月6日上午8点左右,斑鳖姑娘作为“新娘”,经过1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安全来到苏州。次日17时28分左右,斑鳖新郎勇敢地游进了“新房”。两只斑鳖多次合笼交配,可惜没有孵出小斑鳖。
WCS(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资料显示,那只雄性斑鳖的背甲和生殖器有严重的伤痕,造成了终生残疾,无法自然授精。
此后,两只斑鳖经历多次人工授精,都没有成功。
4月12日,专家团队对它们进行第五次人工授精,没想到出现意外。
目前,斑鳖的死因正在由国内外专家组成的尸检团队开展检查,以查明死因。而雌性斑鳖的卵巢组织目前也已经取下并保存到液氮中,以备未来使用。
解读
挽救斑鳖还有一种方式,不是克隆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邓学建告诉潇湘晨报记者,国内已知唯一一只雌性斑鳖去世,对于这个物种来说确实是毁灭性的灾难,是一个噩耗。“全世界目前仅存3只,比我们所知的其他物种都更加面临濒危,非常的珍贵,非常可惜。”
除了苏州动物园的斑鳖新郎,生活在越南东莫湖的斑鳖据传是雄性个体,未予证实;2018年4月,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助理教授CarenGoldberg通过检测环境DNA(eDNA),认为越南河内西部的宣汉湖(XuanKhanhLake)生活着一只斑鳖,性别也未知晓。
邓学建说,物种需要雌雄结合才能产生新的后代,雌性斑鳖的离世意味着该物种很难以再产生新的后代,意味着该物种将会消失,“这对于动物学专家来说,是一件损失惨重的事情”。
邓学建说,目前挽救这一物种的唯一办法,就是利用新的技术,一种叫做人工体外去壳授精的方式来进行尝试人工授精和孵化。
“前提就是要正常的、活的精子和卵子,在无菌的环境中,让它们结合成为受精卵,然后再进行孵化,看看有没有可能产生新的后代。”
对于将雌性斑鳖的卵巢组织取下并保存到液氮中,以备未来使用,邓学建表示,保存的器官如果是活的话,也还有一线希望。
至于能否采取克隆的办法,邓学建说,克隆只能复制世界上仅存的三只斑鳖,并不能让它们产生新的后代。
安徽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吕顺清教授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龟鳖等大型爬行类动物的人工克隆技术仍不够成熟。“斑鳖的卵细胞有乒乓球大小,加上外面有厚厚的壳,取卵非常困难。”
网友声音
叹息的同时,也要反省
@天天开心的Yuki:2009年到2014年一直有蛋,2015年没有马上就开始人工……都知道两爬的麻醉很难控制,其实就是出了问题基本没有抢救的机会。
@不懂愁:大概是小学的时候看到央视的一个节目,长沙雌斑鳖被送到苏州动物园“圆房”。从此一直关注斑鳖孵化的动向,每年都会上网看一看。今天又突然想到关注斑鳖,没想到竟然见证了这个千古悲剧。
@乐正夏之:叹息的同时,也要反省,怎么挽救其他濒临灭绝的动物。
回顾
此前在长沙动物园生活数十年
如果这只斑鳖还在的话,2019年5月,是它从长沙迁园苏州的第11年。之前,它在长沙动物园已待了数十年。
关于这只斑鳖娘子的身世,民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说这只斑鳖上世纪50年代捕自黄浦江,先是在烈士公园,后被移至长沙动物园。另一说法则更为具体:1949年前,长沙一动物展团在苏州巡演期间发现了这只“巨鼋”,斥资买下后将其参入动物展团。1956年“公私合营”,动物展团与相关单位合并组建了长沙动物园,“巨鼋”自此在长沙动物园定居,直至2008年嫁至苏州。
如果第二种说法属实,长沙斑鳖的这次“远嫁”,也是对斑鳖原始栖息地域的回归。
2016年6月11日,本报湖湘地理就曾关注到斑鳖,那时候,我们还期待它的孕事。不曾想,两年多过去,它留下了一个坏消息。
那年6月1日,搬迁至苏州上方山森林公园的苏州动物园正式开园。在位于苏州古城娄门内的动物园老园区,斑鳖是唯一未搬迁的动物。
潇湘晨报记者当时走进了苏州动物园探访。午间时分,浮出水面的斑鳖夫妻,缓慢泅游。
长时间,它们半淹于浅水中保持静止的姿势。间或,被淹在水下的鳖头会抬头呼吸。偶尔,斑鳖也会上岸,匍匐于阳光下的小岛,四肢伸展、脖颈高企……像是在张望远处的风景。
观点
物种的有害是相对的,有益是绝对的
斑鳖算是我国两栖爬行类极度濒危物种的代表,怎么评价我国这类物种的生存现状?安徽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吕顺清此前接受了潇湘晨报专访。
他表示,我国绝大部分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的野外种群数量都在下降,甚至快速下降,很多物种都处于易危、濒危甚至极度濒危的状态。栖息地减少和质量下降、人类过度利用是最主要的两个因素。
生态学上有一个最小可生存种群的概念,即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小于某一个值,那么这个物种就无法自然繁殖壮大,最后只能灭绝。任何物种一旦灭绝,其所携带的海量的生物学信息(比如基因信息等)都随之消失,其所在的食物链甚至生态系统也可能崩溃,这不但对地球、而且对人类都是巨大的损失。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物种的有害是相对的,物种的有益是绝对的”。
潇湘晨报记者黎棠长沙报道
责编:夏博
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