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声入人心》研讨会:不仅青春洋溢 而且雅俗共享

2019-01-24 20:4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龙腾] [编辑:周泽中]
字体:【

华声在线1月24日讯(记者 龙腾)已于上周五晚收官的《声入人心》仍然热度不减。今日上午,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办、湖南广播电视台承办的湖南卫视《声入人心》节目研讨会在长沙召开,30多位专家学者、媒体负责人、观众代表就节目内容、形式展开研讨。

《声入人心》是湖南卫视制作的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由36位年轻音乐人演绎世界经典音乐作品,网络播放量破7.7亿,拿到了豆瓣9.2的高分成绩,并受到《人民日报》等多家央媒的点赞。该节目在收获高热度、好口碑的同时,也填补了综艺市场无美声、歌剧及音乐剧的空缺。

“只有坚守初心,才能《声入人心》。”研讨会上,节目总导演任洋就节目创作背景以及创作过程进行了简单介绍。在他看来,《声入人心》真正要做的是健康的演出生态,而不是打造流量明星,“希望这个节目过后,大家想看到阿云嘎、蔡程昱的时候,也走进剧院。明星不是光环,而是一种职业,这是《声入人心》想做到的。”

“《声入人心》不仅是青春洋溢的,而且是雅俗共赏的。”与会专家学者、媒体负责人、观众代表先后就节目内容、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纷纷认为节目拉近了普通观众与高雅艺术的距离,让观众全景式感受到不一样的声乐表演。同时,还就下一步如何做好这个节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蒋祖烜,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强先,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副台长张华立等出席当天研讨会。

发言摘要

音乐教师、观众代表查理:节目最别致的是经典音乐的普及。在充满流行文化的时代里,让经典音乐重新走进大众范围,让年轻群体欣赏和喜爱,不得不保留严肃音乐基础上进行进化,这是一个现实问题。节目一经播出,我就立刻产生了共鸣。让我惊喜的是,经典声乐艺术出现别具一格的作风,不仅仅是传承,还为行业展现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影视产业观察家主编、节目模式研究专家彭侃:《声入人心》是原创性很强的节目,有国际化潜力的节目。我觉得这个节目在接下来可以尝试做一些模式化的工作,把它变成一个真正的节目模式的产品,尝试向海外输出,真正体现中国的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

《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周飞亚:《声入人心》基本上每期都看了,特别喜欢这个节目。这是一个应时而生的节目,顺应时代而生。以电视综艺的方式来扩大对高雅艺术的传播,扩大受众群体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希望节目的定位还可以更加清晰一些,比如在选歌方面专业性再强一些,在音乐专业知识普及方面再多一些。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赵云红:这个节目对选手,尤其是二声部或多声部重唱的选手更具挑战性,读谱、背谱、语言、应变能力都要棒。而毕业于音乐学院的选手,经过学院的严格培养,在这一方面更具实力。从在校学生对这一节目的关注,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年轻的、向上的渴望有机会和荣光的心,希望有更多的大门为他们打开。

省文联副主席、省音协主席邓东源 :我经常参加国内音乐节目当评委,我给这档节目打95分。年轻的编导想到了极致,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把握好民族语言与时代性的问题。不管是音乐剧还是歌剧,民族音乐语言要在节目中占到一定的比例,这才是体现文化自信的一个形式。

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湖南师大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廖勇:这档节目,我认为是既有意义也有意思,有人爱看就有意思,没有意思再有意义就是白搭。他们把业内严肃音乐的作曲家想不明白的事情,他们想明白了,放下了身段。我为我家乡的电视台感到很骄傲,可以尝试在接下来的节目中,让作曲家也加进来。

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主任张小群:我是这个节目的忠实粉丝,可以说这个节目真正的深入人心、激动人心。希望下一季音乐剧和歌剧的批评标准上有一定的导向,更有学术含量的点评出来。同时,歌剧、音乐剧都是剧,都是在故事中进行唱歌,我建议下一季会有融入角色的表演唱,这才真正的深入人心。

中视协艺术评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参事盛伯骥:《声入人心》带给我最意外的收获,是这个节目给国产美声歌剧带来了繁荣的契机。建议节目团队在节目风格上不要过于拘谨,随意一点会更有张力,同时还可以融入一些中国民族歌剧作品。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声入人心》就是大众之心、公众之心,声是高雅之声、艺术之声。综艺节目在各种要求里面怎么寻求复杂的平衡,这是有很多看的地方。这个可以叫做复杂的平衡,找到一个平衡点,把原有的资源充分调动起来,这个我觉得在新环境下,找格局找特点,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责编:周泽中

来源:华声在线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