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抓娃娃”,一样难抓到
价格与线下无差,但游戏影响因素多,难以抓取 打法律擦边球,专家建议不要深陷其中

抓到娃娃那一刻的成就感,让不少消费者觉得十分过瘾。(资料图片)
近几年掀起的“抓娃娃热”,培养了大量的抓娃娃爱好者,也让抓娃娃机变得无处不在:商场、地铁站、电影院……但你试过在家里用手机抓娃娃吗?近日,三湘都市报记者发现,手机软件应用里出现了不少“线上抓娃娃”的APP,因为注册后不受时间、场地等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抓娃娃”,受到了玩家的欢迎。那么,线上和线下“抓娃娃”有何区别?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陈柯妤
注册方便,价格与线下无差
相对于实体抓娃娃,在线抓娃娃可以通过手机操作虚拟操纵杆,实现远程操控。这对玩家来说,免了去商场的麻烦,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游戏乐趣。
5月3日,记者打开手机应用商城, 以“抓娃娃”为关键词搜索,“UFO抓娃娃”、“共享娃娃机”、“夹娃娃”……出现的相关APP超过100家。其中,下载量最大的APP收到评价次数就已达到14.4万次。记者随机下载了其中3款APP,发现均可以使用微信直接登录,注册过程十分方便。
此外,在这些APP主页上分布有多个娃娃机主题房间,除了不同款式的布娃娃玩偶,还设置有“实用品”、“美妆”、“小零食”等物品房间。如在一款名为“UFO抓娃娃”APP上,根据不同种类,每款抓取一次需要19至29个娃娃币,约合人民币2元到6元,与线下抓娃娃消费价格基本持平。新用户注册完毕后,商家会送少许游戏币,如果消费完,就要另外进行充值。10元可以购买100个娃娃币,并根据购买金额赠送一定数量的游戏币,最高的是充328元3280个娃娃币,赠送700个娃娃币。
游戏影响因素多,难以抓取
随后,记者通过手机触屏尝试在“UFO抓娃娃”APP直播画面里抓取一只小猪佩奇。可以看到,和真实的娃娃机一样,线上娃娃机也有“上、下、左、右”按键,抓一次一般为30秒时间,调整好后,按下“确定”键,抓娃娃的夹子就会自动落下、抓取。
不仅如此,还可以和网友互动留言,交流经验,如抓到娃娃,商家承诺会用快递寄送到家。可惜,尽管记者尝试了多达9次的抓取,均未能成功。
“线上和线下其实差不多,都要至少抓个20次才能抓到的。”在知乎上,一名痴迷线上抓娃娃的用户这样总结自己的经验。而线下抓娃娃爱好者90后王小姐则对记者表示,在屏幕上玩家无法直观看到所抓娃娃的材质和品质,而摄像头是否清晰、网络卡顿问题和操作的流畅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到游戏体验,“玩了几把线上抓娃娃后,我只能说它带给我的体验远不如线下操作。从手机屏幕上看娃娃机和在现实中看很不一样,把握不准位置,体验度一般。”
新鲜感过后,用户留存率低
据了解,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直播、社交以及游戏类互联网公司纷纷投身线上娃娃机游戏开发行列。然而,作为一款互联网产品,如何锁定消费群体,并吸引轻度玩家或新玩家参与其中并长期依赖才是问题的关键。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在线抓娃娃APP低留存率、低打开次数、低使用时长。总体来说,这种APP对新用户的吸引性较差,又留不住老用户,产品的瓶颈很明显。
根据猎豹大数据统计,这类APP的7日留存率普遍在10%以下。对大多数用户来说,最初的新鲜感消失后,这类APP便不再有吸引力。
专家观点
打法律擦边球 不要深陷其中
“很多人求胜心理比较强,越抓不到越想抓。”爱好者王小姐说,“最享受抓到娃娃那一刻的成就感,这种体验很过瘾。”然而,相比于实体抓娃娃,王小姐认为线上“抓娃娃”APP软件直接用微信登录,有可能泄露个人隐私,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对此,江苏健行律师事务所律师周超尘认为, “抓娃娃”属于用财物下注,并且希望赢得较大财物的行为,“可能涉嫌赌博,有打法律擦边球之嫌。如果涉及金额较小,比如节日期间亲友之间带彩头的牌局或者打麻将,一般不视为违法。”
“就现在来说,如果出现为抓娃娃产生高额消费的情况,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非理性消费承担责任,而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也应当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周律师建议, “抓娃娃”游戏一定不要深陷其中,避免上当受骗。
责编:潘华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