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杨雨:诗词有力地呵护我们人生
中南大学教授杨雨。
即使依然穿着那身优雅的玫红色包裙,蹬着那双孔雀蓝的高跟鞋,一下讲台见到老友的杨雨,兴奋得双手捧着对方的肩膀摇,自己笑得花枝乱颤。
“你内心是不是住着一个女汉子?”我偷偷问她。她暗笑着点点头,“是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她是百家讲坛上高盘起发髻“以情动人”的优雅教授,是“见字如面”的博学女嘉宾,是中南大学学生嘴中的“杨姐姐”,是中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
“洋芋”是网友给她的昵称,“美女教授”是网络给她的标签,但她并不太喜欢这个标签,她更喜欢被称之为“湘女”。这位气质可与电视主播比肩的大学教授,欣赏屈原正直、不羁又烂漫的个性,不经意透露的言谈、举止和动作透着一股英气。
诗歌已经融入了她的生活。她喜欢吟诵诗歌,以至于耳濡目染的女儿,上课被点名背诵《岳阳楼记》时,脱口而出的是一股吟诵调;她喜欢与学生互动写诗,一句玩笑话可以连成一串“入声韵”的白话诗。
近日,她的新书《杨雨讲诗词故事》上市,这是一套出版社一邀约,她就立马“满口应承”的书。不是为了“迎合当下的诗词热”,而是因为“为青少年诗词爱好者写点东西的心愿”,更因为“诗词应该是我们生命中的一股暖流,舒缓、优雅而有力地呵护着我们的人生。我深信,长期浸润诗词的人,诗词回馈的一定是丰厚而优质的生命质量”。撰文/记者赵颖慧
在家吟唱《上邪》,女儿爱上了诗歌
“有没有会说粤语的?”
在长沙图书馆橘洲讲坛现场,杨雨向读者发问。
一位女读者站了起来,杨雨指着大屏幕上那首耳熟能详的《静夜思》说:“请这位女士用粤语给大家朗读吧。”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女读者的“粤语”版《静夜思》声调别有韵味。“是不是感觉跟平时普通话不一样?因为粤语有九个声调,很接近古音,因为古音就是有很多调调。”杨雨说。
她的学生甚至根据粤语的声调给《静夜思》谱了曲,现场的读者第一次“唱”出了《静夜思》。
曾经,她也像许多中国家长一样,“逼”着孩子背诗,如“背一首诗歌,奖励半个小时动画片”。
她很快发现,“孩子只是想看动画片,我不能扼杀她对诗词的兴趣,立即停止了这种愚蠢的行为”。
但因为喜欢诗歌,在家中,她会常常吟唱诗歌,比如《上邪》。
一天晚上,她忽然听到女儿在唱《上邪》,但是孩子唱错了一个字,把“冬雷震震”唱成了“风雷震震”。
“我停留了2秒钟,在想要不要纠正她。”最后,她对女儿说,“是冬雷震震,不是风雷震震。”
“为什么?”女儿反问。在孩子的印象中,风和雷应是在一起的。
杨雨说:“这首诗是在表达一种发誓。妈妈对你的爱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我要发誓说我爱你,我就要举一些不会发生的事情,比如,太阳会不会从西边出来,夏天会不会下雪?《上邪》这首诗就是列举出一些不可能发生的现象,除非这些事情发生,妈妈才会和你分开。那么,我们知道夏天不会下雪,冬天不会打雷,妈妈不会跟你分开。所以应该是冬雷震震,夏雨雪。”
女儿听完,过了一会儿,感叹道:“啊,好美啊!”
“没有半点夸张!”对于当时女儿的反应,杨雨强调说,“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她从一个特别反感背诗,到不由自主会唱,到最后说‘真的好美’。”到后来,上初中的女儿回来跟杨雨“发脾气”,“老师让我背《岳阳楼记》,我背出来都是吟诵调。”
“所以,父母不要逼孩子背诗歌,你自己要多背,你背五遍,孩子背得比你溜多了。你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杨雨说。
小学诗歌题目引“争议”,哪个是“标准答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这首《天净沙·秋思》中,最能够表达作者思家情绪的意象是?
这是杨雨女儿读六年级时练习册上的一道题,她拿回家问杨雨,“答案是哪一个?”
这应该是许多家长都会遇见的生活场景,杨雨这位“家长”看了半天,开始支吾,“读诗读词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呀,这里有十个意象,每个都指向思家,但每个人的人生体验和阅读经验是不一样的,我也不能去问马致远,‘嘿,老兄,哪个意象最容易让你有思家情绪……”
“一定要问我,不是问马致远的话,我觉得是夕阳。”杨雨说,“我的人生经验是,在你还很小的时候,我白天工作忙,都是你外公外婆带着。白天,你玩得很开心,但一到黄昏,你就哭着喊妈妈。所以直到现在,我都养成了一个习惯,黄昏的时候尽量不要出去应酬,因为夕阳会提示我,这是孩子最需要家人温暖和依靠的时候。”
另外,“我的阅读体验是,夕阳从一开始就指向思家。比如《诗经》中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这首诗讲的是女子思念在外行役的丈夫,不知道他何时才能回家。夕阳都西下了,羊和牛都从山坡上慢慢回到羊圈牛棚,丈夫还在外服役,怎么能不思念?对于一个如此思念人的人来说,最难熬的是黄昏。”
一席话下来,杨雨确信,“我这番话一定把女儿打动了。”
当女儿几乎要把夕阳这个答案填上去时,爸爸出现了,“凭什么非得是夕阳?”
学物理的爸爸也开始摆出“人生经验”和“阅读体验”,“我觉得应该是瘦马。”
“诗人离家出门的时候应该骑着一匹壮马离开的,然而经历了漫长孤独的旅途,连马都骑瘦了,当瘦马拴在树桩时,肯定会引起强烈的思家情绪。在《国风·周南·卷耳》中,同样讲的是一位远行孤独的游子,他说,‘我马虺隤,我马玄黄’,意思是我骑的那匹马又老又瘦又生病了,我的随从也不舒服,我还是借酒消愁吧……这首诗歌的核心意象就是‘我马’,一个词概括就是瘦马。”
杨雨和丈夫开始“吵架”,找到各种例子来佐证最能表达思家情绪的意象。“我女儿完全蒙圈了,到底哪个才是标准答案?”
“你按照自己的直觉去判断吧。”杨雨说。“那我的直觉就是人家,没有房子哪有家。”女儿说。
果然,第二天女儿回来说,“标准答案就是人家。”
“从此,女儿从小学六年级到现在初三,再不问我诗词的问题,因为胡说八道一个下午,也不知道标准答案。”
“然而即便标准答案是‘人家’,也不一定是马致远心中所想。”杨雨说,“读古典诗词读的不是作者在想什么,而是自己从中感受到的是什么。经典的魅力不在于作者的创作,而在于能够不断激发出一代又一代阅读者的共鸣,这才是经典。”
一场“大风”引发的一场“即兴创作”
除了母亲和妻子的身份,大学教授是她极其重要和钟爱的身份。
在中南大学,学生调皮地叫她“杨姐姐”。杨雨和研究生同学有一个名叫“喜杨杨”的微信群。
一日大风,有一名心心念念想减肥的同学被调侃说,“其实你用不着减肥,现在这种身材挺好,外面刮这么大的风,都会吹不动你,胖还是有好处的……”
杨雨半开玩笑打出一行字,“我想瘦成台风里的一片树叶”。
同学们被激发出了诗情,提议,“这句话作为一首歌名真是绝妙,哪位作词,我主动请缨配曲。”
于是,杨雨一口气写了两段:
“我想瘦成台风里的一片树叶/听到云端缥缈的清歌幽咽/我用尽全部的力量旋转/只为遇见你在时光那头无悔的穿越”
“我想瘦成台风里的一片树叶/吹不散眉弯的那一点冰霜凝雪/我用尽全部的力量旋转/只为遇见你曾许给我的清风明月”
杨雨心想抛砖引玉,学生一见惊叹,“一看竟是入声韵,好难!”但依然勇敢地接着续:
“我想瘦成台风里的一片树叶/纵然要与依恋的枝头分别/在飞滚的天空舞出动人的节拍/哪怕坠入不再轮回的劫/消逝在惊天动地的永恒告白”
“我想瘦成台风里的一片树叶/纵然翻转在飘零中成缺/广告牌喧嚣声都不觉/已化成时间的琐屑”
曾有人说,杨老师和学生的交往是一起吃饭饮酒品茶,一起爬山郊游采风。她认为,田野采风是文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必须去了解自然和各个不同地方反映出来的文化。
她是有使命感的人。“作为诗词中人,普及传播中国的优秀诗词,我一直引以为自己的天职”,这是《杨雨讲诗词故事》自序中的话。
辛弃疾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杨雨感叹:“这是一种怎样温润而浪漫的情怀和情景,又有谁能拒绝这样心物交融后纯净而纯美的时刻呢?而人文中的诗词与自然中的‘青山’,其与‘我’的关系正是神韵相似的。我希望更多的人走进诗词,尤其希望青少年多品读诗词,多感受一流诗人笔下曾经的风景和情怀,从而让自己的世界更丰盈、更有姿态、更有内涵。”
对话
杨雨:湖南诗歌似乎没有江浙有名但沉淀诗人血脉的东西可能更深远
潇湘晨报:如何理解陆游说的“不到潇湘岂有诗”?
杨雨:“不到潇湘岂有诗”是一种屈原贾谊精神对诗人的滋养。屈原是湖北出生,但他留下来的大量的诗歌中可以考证的大部分在湖南。屈原诗歌影响更深的还是在湖南。所以我们将屈原视为湖湘文化的远源,没有哪一个古典诗人会绕开屈原。
潇湘晨报:对于许多普通读者来说,对于写江浙的诗歌更熟悉,而写湖南的诗歌似乎并没有那么有名。甚至,许多诗词耳熟能详,但人们也并不知道写的是湖南,这是为什么?
杨雨:我没有这样的感觉,可能因为对诗词相对比较了解。湖南在古代就是贬谪文化很重要的区域,特别多贬谪诗人来到这里,从屈原开始到贾谊、刘长卿等等,他们留下了特别多的诗。可能从传播来说,因为经济的原因,扬州、杭州这些地方经济比较发达,也聚集过一些一流的诗人。而古代湖南相对落后,古代一贬谪就贬到湖南,可想而知是比较荒僻的地方。但是恰恰是跟贬谪有关的诗歌更反映了诗人特定时代面对苦难或是悲观或乐观的情怀,看到更真实的一面。
潇湘晨报:因为贬谪诗人的到来,是否造就出湖南诗歌一种特别的气质?
杨雨:湖南诗歌有一种特别优美忧伤的气质,我昨天还在写一个词“潇湘”。“潇湘”是典型的湖南特色,可能有的诗人一辈子都没来过潇湘,但诗歌中就是会出现潇湘这个意象。它寄予了一种缅怀,缅怀屈贾精神以及舜帝二妃的浪漫的爱情传说,内涵很丰富。尽管看上去湖南的诗歌没有杭州扬州有名,但沉淀在诗人血脉的东西可能更深远。
潇湘晨报:现在关于诗词的节目特别多,有人担心有娱乐化的倾向,您怎么看?
杨雨:无论是哪种文化样式,一旦进入公众传播平台都会披上娱乐的外衣,我会持宽容甚至赞成的态度。无论是中国的诗歌还是西方的诗歌,都是悲情作为主情绪,但这是诗词诗歌的来源之一。王国维说过,文学真正的起源是游戏。因为人类的物质文明达到一定基础,就有了精神娱乐的需求。原始人类上古人类在一天劳作结束后,晚上燃起篝火跳舞唱歌,唱出的歌谱成文字就是诗歌,诗歌有一类起源就是为娱乐而生。我个人不排斥娱乐,甚至持肯定的态度。但娱乐化不等于庸俗化,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娱乐的事情,我打开电视,我的目的不是想获得教育,就是想放松身心,恰巧学到一点东西,时间还算比较值得。更多情况下,我会选择读书,让我的思想沉淀。
责编:印奕帆
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