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读、读好书、好读书 长沙岳麓教育是如何做到的?

2017-03-02 11:39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华声在线记者 邓桂明 实习生 谢宛珍 通讯员 李新宇 文晓明 长沙报道

对于长沙人而言,“河东经商,河东读书”的印象,已经写在了脑海。而经过多年发展,聚集了2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109所中小学校,93所民办学校,连同134所幼儿园的岳麓区,成为了当下湖南最优质的教育黄金地带。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孩子在岳麓区内,就能接受到国内一流的教育,从懵懂的幼稚孩童,成长为科研前列的博士后。

而为了今天岳麓教育的大好局面,从“岳麓山下有书读”,到“岳麓山下读好书”,再向“岳麓山下好读书”,岳麓区以大视野、大智慧,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促进教育与城市的互动与融合,走出了自己特色发展的道路。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校园一角。

配套改造,确保“岳麓山下有书读”

“幼小中”同步配套。

为了学校资源的合理使用与分配,岳麓区制定了《岳麓区中小学校教育用地专项规划》和《岳麓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学校,统筹城乡学校,确保学校布点科学、规范、无盲点、合民情。

围绕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岳麓区查找教育“短板”,制定了《岳麓区振兴沿江教育风光带行动方案》,在全区推进“一带一片”计划,以振兴沿江教育风光带计划,促进城区教育优质均衡,确保学生“有书读”。再通过进一步优化校园规划,让优美的校园与良好的育人环境,成为宜居岳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校优化整合,提质改造。

岳麓区委书记周志凯认为,岳麓区要推进城区教育的优质均衡,最现实的途径就是振兴沿江老校,通过实施联管、托管、带管,将这批老校优化整合、提质改造,打造成优质教育资源。

2015年,岳麓区对23个城区学校、22个农村学校、10个公立幼儿园进行了提质改造,对16个学校的运动场进行改造,对10个新建学校进行二次装修。投入2000万元校园文化建设经费,对53所学校校园进行美化、绿化、亮化……



新建的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滨江学校校园。

2016年3月,岳麓区教育局出台《岳麓区振兴沿江教育风光带行动计划》。岳麓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鸿表示,该方案明确第一期工程实施学校包括长沙市第19中学、28中学(岳麓外国语实验中学)等12所学校,计划三年投入数亿元资金,对这些学校进行大规模硬件改造,制定原址扩建、择址重建计划,大幅度优化师资队伍,谋划特色发展。

通过提质改造,岳麓区昔日的老学校,已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而通过发挥新学校的标杆和引领作用,辐射片区内其他学校,实现岳麓教育的共同进步。

三措并举,确保“岳麓山下读好书”

幼儿教育“集团化”。

岳麓区坚持建成一所学校(幼儿园)就办好一所学校(幼儿园),全学段的优质教育遍布全区。通过“老园带领新园、公办引领民办、中心辐射周边”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名园办普惠”工程,公开招标引进了北师大辅仁幼儿园、诺贝尔幼教集团等知名幼儿园,办成国有民办普惠性幼儿园。

这些引进的名园,通过优化管理培训团队,按照市级示范园标准进行装修,承诺收费标准不高于公办园,岳麓区教育局通过这一举措,让老百姓都能上得起“名园”。如今已开办的9所名园,群众满意度高,社会声誉好,其中4所被认定为市一级普惠园,为周边的民办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目前,岳麓幼儿教育集团下共有22所公办幼儿园,“岳麓幼教”遍布岳麓城区和乡村角落。

小学教育“系列化”。

岳麓区小学教育采取“系列化”发展策略,如让已有良好口碑的博才教育,博才寄宿小学“以一带多”,对有优质资源的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将岳麓、麓山实验实行捆绑发展,形成多组优质教育系列,推动岳麓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现在,委托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办好的麓山兰亭实验小学,和委托长沙市实验小学办好的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成长迅速,成为广受欢迎的新优质教育品牌。



博才寄宿小学学生在学校橙色体育节上表演节目。

而为了实施阳光招生,缓解学生家长的“择校热”,岳麓区通过区内优质小学与邻近的薄弱小学结对,实行“一校两区”,让薄弱小学成为优质小学的新校区,实行“捆绑式”发展,快速促进区内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满足群众就近入学、“读好书”的需求。

中学教育“品牌化”

在中学教育阶段,岳麓区采用与名校合作办学的发展思路,实现了与优质中学教育资源零距离对接,师大附中、长沙一中、长郡、雅礼、周南等三湘名校纷纷落址岳麓。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岳麓区内中学教育资源齐全,让岳麓学子在家门口读名校的梦想成为现实。



环境优美的周南梅溪湖中学。

依托师大附中办好博才实验中学,该校已经成为湖南省优质初级中学品牌;依托长沙市一中办好长沙市一中岳麓中学,围绕“一年提高,两年提质,三年出成效”的近期目标,正在为办成人民满意的三湘名校努力奋斗;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对原长沙市28中学进行全面托管,并更名为“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把其办成麓山脚下又一所明星学校,为溁湾镇片区居民提供优质的中学教育资源。同时,岳麓区正加大与雅礼实验中学、南雅中学联合办学的力度。依托中学名校,这些新学校办学时间短,迅速成长,成为了百姓心中的优质中学教育资源。

与此同时,19中与湖南师大继续深化合作,打造成精品艺术特色学校,使其成为湖南师大的生源基地、教学基地、实践基地,该校正与一所国内知名电影学院接洽,成为其在中南五省基地。

三方协同,确保“岳麓山下好读书”

政府统筹促发展。

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岳麓教育新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工作专题研究、教师队伍重点配置。岳麓区形成了以全省规模最大、普惠功能最齐全的幼教体系为基础,一批知名中小学为枝干,服务城乡的优质教育资源,拥有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育体系,具备从幼儿园到博士后的就学圈。

开发商履责谋发展。

岳麓区严格执行《长沙市城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开发商在规划建房之初,必须先履行好配套教育建设的义务,督促达到规模的开发小区按标准配套建设教育设施,或建好学校后无偿移交给教育部门,或缴纳教育配套费用。此举措有效解决了岳麓区城市建设迅猛发展与教育资源建设相对滞后,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社会协力助发展

岳麓区以社区教育为依托,形成了以岳麓社区学院为中心、街(乡、镇)社区学校为主体、村(社区)市民学校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培训网络。2016年,岳麓区成为湖南省唯一的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岳麓区形成了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品质最优的教育体系。



岳麓幼教集团第一幼儿园的孩子们在玩背篓和布球游戏。

正是通过这一系列得力举措的实施和相关政策的有效执行,岳麓区的教育因此崛起,成为当下湖南最优质的教育黄金地带,“岳麓山下好读书”成为全省人民的普遍共识。而在教育之外,岳麓区也正成为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的西引擎、西高地。

责编:欧小雷

来源:华声在线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