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链”上“拔穷根”
湖南日报记者 肖军 黄巍 通讯员 胡益龙 吴贵勇
青山连绵,碧波荡漾,侗乡通道呈现勃勃生机。
11月14日至16日,省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宣传部门负责人,来到通道侗族自治县,开展“迈步新征程·助力新通道”调研考察活动。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幢幢整洁明亮的房屋,一片片作物生长旺盛的种植基地,一家家生意兴隆的农家乐……随考察组穿行在侗乡村寨,记者感受到精准扶贫带来的巨大变化。
风景风情变金山,让贫困户富在“绿”中
“将旅游与扶贫融合发展,风景和风情就能变成百姓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通道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秀芳说,该县统筹推进全域旅游与精准脱贫、特色小城镇开发、侗寨景点化和“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推动景区提质与基础改善、业态提升与群众增收。
坪坦乡坪坦村曾是一个远近有名的贫困村,后来开发民俗风情、侗寨风貌游,年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余万元。皇都侗文化村是国家4A级景区,村里200多户都参与旅游开发,去年人均收入达到8870元,672名村民实现脱贫。
“皇都侗文化村的旅游火了,购买小工艺品的游客络绎不绝,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村民吴年跃制作的芦笙等民族特色工艺品供不应求,原本家里贫困的他,现在年收入达10余万元。
随着旅游业声名鹊起,通道各地旅游商品供不应求。“牛百岁”系列奶制品、“有嚼头”腌制系列产品、“润福佳”七彩泡椒风味小吃、“源田生”芥蓝等特色农产品,成了游客争买的俏货。
在旅游扶贫带动下,通道已建成旅游侗寨17个、休闲农庄20余家、农家乐111家,带动2000多户贫困户参与旅游开发,解决贫困群众就业1万余人,人均年增收约3000元。
多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富在“链”上
“我们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杨秀芳介绍,通道将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农业为旅游兴、工业为旅游活、商贸为旅游旺、服务为旅游强”,推进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为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增收,通道积极打造体验式休闲观光农业综合体,建成了国家级农业科技园以及铁皮石斛产业园、玫瑰观光园、兰花培育园、蔬菜综合园等一批观光体验基地。其中,蔬菜标准化生产采摘体验基地中生产的蔬菜,70%销往香港。
菁芜洲镇“地连红”茶叶专业合作社建有茶叶基地500余亩,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基地常年用工210人,每人每年可获得劳动报酬4000余元。”合作社负责人陆生六介绍,合作社还向23户贫困户转让了50亩进入丰产期的茶叶基地的经营权,贫困家庭人均年增收在2000元以上。
同时,通道着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中药材加工、旅游商品制造等。在牙屯堡镇枫香村,妇女们靠织侗锦,年收入最多的有3万余元。
目前,通道已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55个,发展果蔬、苗木、中药材、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11.6万亩,带动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330元。今年,全县可脱贫1万人以上。
一路看,一路听,考察组对绿色产业“链”上“拔穷根”感受颇深。他们表示,通道作为省委统战部精准脱贫联系点,统战系统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做好“三走出、三走进”工作,帮扶通道搞好精准脱贫。
责编:欧小雷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