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
你能一眼认出以下所有综艺节目吗?《偶滴歌神啊》《谁是大歌神》《隐藏的歌手》《我想和你唱》《我是歌手》《歌手是谁》《跨界歌王》《蒙面歌王》……你分得清它们在哪个平台播出,嘉宾都有谁?2016年上半年,有17档类型各异的音乐类节目播出。与此同时,节目名称、创意、嘉宾撞脸严重。音乐类节目真的迎来新的春天了吗?
2015年四季度只有10档音乐类节目,2016年第一季度增加了7档,第二季度虽然有所降低,除了和第一季度的在播节目有所重合外,别忘了,这个盛夏,《好声音》和《超女》又要来啦!2016年据说有不低于30档音乐节目扎堆,有三分之一是老节目,剩下如《夏日甜心》《加油美少女》《看见你的声音》《盖世音雄》等均为新节目。传统平台仍是主要阵地,但网络平台也大胆试水,如《大事发声》《十三亿分贝》《对口型大作战》等,都相对更为活泼。从类型上看,包括素人竞技、歌手竞演、偶像团体养成、音乐游戏等形式应有尽有。音乐类节目从“素人+音乐”的音乐梦想时代,推进到“明星+音乐”明星宣发时代,再推进到了“音乐不重要,重要的是玩法”的音乐玩乐时代。
有节目制片人称,今年音乐类节目多以假唱、模仿、猜身份等环节设置为卖点。唱功已经不再是核心,音乐只是游戏载体而已。还记得去年竞技体验类真人秀题材雷同、名字相似,让网友“傻傻分不清”的“盛况”吗?今年的音乐类节目更是“撞”到观众眼花缭乱。
而节目类型撞概念现象也很严重,如《看见你的声音》《偶滴歌神啊》《谁是大歌神》都是主打音乐推理,甭管名字怎么变,不是让嘉宾在实力派中找音痴,就是艺人在一堆音痴中找实力派。节目大多设置假唱、模仿、猜身份、明星和素人合唱等环节,有的艺人,还真当自己“福尔摩斯”上身,享受那种“层层推理”刺激。
如此相似的概念,到底谁才是原版?注定会有一番争论。其中《谁是大歌神》PK《隐藏的歌手》争议最大。从节目形式上来看,两者都采用音乐大拿带素人的形式,前期都是每位大拿从众多人中选出与自己声音最相似的那个人,再带着他与其他大拿PK;舞美方面,无论是模仿者还是大拿们,都藏在一道有号码标示的门后面,外面的人只能通过声音来猜测里面的人是模仿者还是音乐大拿。据报道,《谁是大歌神》是浙江卫视引进韩国JTBC电视台综艺节目《HiddenSinger》在中国的唯一正版授权,而《隐藏的歌手》自称是一档全新模唱综艺节目,最终谁存在抄袭至今也在扯皮中。另外,《我想和你唱》节目与韩国新节目《我手中的歌手》似乎也高度雷同。
这些让人分不清的节目“默契十足”,连请的嘉宾都是一样的。如薛之谦、黄国伦、大张伟等艺人都同时参加《谁是大歌神》《看见你的声音》。而奇葩团、《好声音》学员在各类音乐节目中也是被邀请的常客。
如此繁花似锦的音乐类节目真的有那么受欢迎吗?从数据可以看到,2015年四季度到2016年二季度综艺最高收视中,仅《中国好声音4》《我是歌手4》进入前十位,而在音乐类节目最高收视排行中,除了这两档节目,收视破2的一档都没有,音乐节目数量占了上风,收视却无疑成了炮灰。
不过让人感到有趣的是,乐坛不景气的情况下,很多歌手的演出价格却成倍上涨,有制片人透露:“乐坛如此不景气,歌手片酬反倒高,最直接原因还是通过真人秀以及音乐类节目的翻炒效果,以至于现在节目组在邀请艺人方面依旧困难重重。
今年音乐类综艺节目在看似很“美”音乐盛况下,并没有解决“疲软”的真正问题。在通过“玩花样”+“虐明星”赚取收视率的同时,若能促进音乐市场的发展,音乐类节目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万姗姗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