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女大学生带着弟弟上大学 被称女版“洪战辉”

2014-01-03 09:10 [来源:凤网] [作者:陈炜] [编辑:刘颖]
字体:【

  “我希望今年能找到一份当健身教练的兼职。”对于一名在读“体育生”而言,这样的新年愿望是不是略显平淡无奇?

  而李婷许下这一心愿自有她的考虑:“我需要挣钱来完成学业。更希望将来能开一家自己的健身场馆,供弟弟读书成材。”

  自4个多月前母亲病逝后,20岁的李婷把14岁的弟弟接到自己就读的湖南邵阳学院,开始了一段让许多同龄人想都不敢想象的生活:带着弟弟上大学!从此——

  “我喝稀饭没关系,但弟弟一定得吃好,他正长身体呢,需要营养”;

  “我可以不买衣服,但弟弟不能穿得太寒碜,不能让他被同学瞧不起”;

  尽管弟弟在外人眼中很叛逆,没少惹麻烦,但“为了他,我受再大委屈都不算什么”……

  在李婷所在学校,因为她的经历,她被同学们称为“女版洪战辉”。

女大学生带着弟弟上大学 被称女版“洪战辉

李辉与弟弟李洪祥的合影。

  一通突如其来的电话:你妈“走”了……

  2013年12月28日,星期六。对就读于邵阳学院体育系健美操班大三年级的李婷来说,这天本没有课,是个普通的休息日,她却早早地起床,顶着冬日清晨冷冽的空气出了寝室。

  在离男生宿舍最近的第一食堂,李婷买了两份早餐:一个肉包、一份稀饭,总价不到2元——这是给自己的;一碗牛肉粉、一瓶牛奶,被她趁热打包,准备带给弟弟李磊(化名)。

  面食窗口前,正忙活着的一名食堂女工见到李婷,笑着打招呼:“这么早就来给弟弟买早餐啊。”随后,往煮沸的汤锅里又加了把米粉:“这是额外送的,不多收钱!”

  饭菜增量不加价,是食堂师傅们给予李婷的“特别关照”。一个多月前,20岁的李婷成为学校“自强之星”评选候选人后,“姐姐带着弟弟上大学”的事迹很快在校内传开。连食堂里的师傅们都听说了:“能帮就帮衬着点吧,小姑娘挺不容易的。”

  给弟弟送早餐的一路上,若非记者发问,李婷很少开口说话,头总是低着,眼睛看向地面。直到经过一片老旧居民楼,她突然停下脚步,脸上也露出些许笑容,指着路边的一间平房主动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我以前在这里开过服装店!”紧接着又向前跑几步,指向另一间铁门紧闭的房子:“还在这里卖过奶茶!”

  “有家属于自己的店”是李婷最大的梦想。还在湘潭老家读高中时,她就开始学做生意了:“那会主要是从批发部低价进些零食,卖给同学赚点差价。”

  考上大学后,每年寒暑假李婷都很少回家,经常是去到全国各地打工。“大学三年,我端过盘子洗过碗,发过传单也摆过小摊……虽然辛苦,但觉得挺开心的。”

  2013年8月20日,正是李婷在陕西榆林市打暑期短工的第6天。接到姑妈张英莲(化名)的电话时,她刚在当地某偏远小镇里替一家公司做完问卷调查。

  “婷婷,你妈妈……今天早上心脏病发‘走’了,你赶紧回来送她最后一程吧……”挂断电话后,李婷连行李也没顾得上收拾,便浑浑噩噩地搭车赶赴榆林市区,登上最近一班飞往长沙的飞机。

  “到长沙了!越接近越害怕,心越难受!一点都不想回家,就想一直活在妈妈还在家带着弟弟的幻想中!”这是李婷飞抵长沙后,在候车的时间里更新的“QQ心情”。可回到老家湘潭韶山市铁皮村,一声比一声清晰的哭嚎提醒她:幻想终归是幻想,母亲苏雪兰已经永远醒不过来了……

  兑现对妈妈的承诺,带着弟弟回学校

  母亲去世的第二天,父亲李典强也回来了。这是父母时隔五年后的第一次“相见”,也是最后一次。“我知道他们的感情一直不好,但直到妈妈去世他才回来看看,我很不能理解。”据李婷说,早在2008年她读高一时,父母就因为感情不和经常吵架,当年刚过完年没多久,父亲便一声不响地走了。

  “爸爸走的那天是农历正月十五,一大早,他就说要开车带我和弟弟出去买糖吃。”李婷清楚地记得,当天,姐弟俩跟着父亲在市场里到处转悠,欢天喜地地买了不少糖后,在回家的路上被中途放下:“爸爸还有急事,你们走路回家吧。”就这样,姐弟俩站在路边,目送家里唯一值点钱的旧货车载着父亲消失了。

  李婷还记得,再次见到父亲已是一个多月后,而父母之间的争吵仍在继续,并升级为分居。回家没几天,父亲就又走了,去了别人口中他位于常德石门县的“新家”,一并带走的还有当时年仅9岁的弟弟李磊。“从那以后,我和弟弟就再没见过面。”直到今年3月,苏雪兰因先天性心脏病恶化住院,一直心心念念着小儿子,这才有了姐弟俩时隔五年后的再次相聚。

  那天,“爸爸将弟弟送上车后,打了个电话把司机的手机号码告诉我。”长途客车驶入湘潭市汽车站时,候在站台上的李婷远远地看见弟弟李磊就站在驾驶座旁,透过车窗也正急切地四处张望。

  五年没见,弟弟长高了,性格似乎比以前内敛不少。回家路上,拖着行李的李婷有说不完的话,李磊却极少吭声,一只手紧紧牵着姐姐的衣角……

  李婷说,这副模样的弟弟,让她只想要好好疼惜。更何况,2013年5月的一次离家返校前,病床上的母亲曾郑重地叮嘱她说:“妈迟早会‘走’的。在妈妈‘走’后,你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了,一定要把弟弟照顾好……”——李婷没想到的是,母亲会“走”得这么快,而这番话也就成为了她留给自己的正式遗言。

  当年8月27日,母亲去世一周后,开学在即的李婷做出了人生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为践行答应过妈妈的“一定把弟弟照顾好”,她决定,捎上弟弟一道回学校!

  三易其“居”,才终于为弟弟找到落脚处

  2013年12月28日早晨,一路小心翼翼捂紧早餐的李婷领着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走到一间男生寝室前,轻轻一推,门开了。“自从我弟在这住下后,他们(指寝室里的3名男生)就养成了晚上不落锁的习惯,因为知道我每天早上一准过来给弟弟送早餐。”李婷解释说。

  光线昏暗的室内,李磊连外套都没脱地熟睡着。一旁桌上的电脑,电源灯还在不时闪烁——李婷知道,昨夜,弟弟一定是又趁着周末“奋战”了一宿。

  怕吵醒其他人,李婷靠近弟弟床边,细心地为他把被子掖严实后,才压低声音在他耳旁催促起床。

  直到李磊洗漱完毕走出房门,李婷才敢敞开声音说话:“我弟能住在这里,多亏了老乡帮忙。”据李婷告诉记者,决心将弟弟带在身边后,她不是没有考虑过各种可能出现的困难,但没有想到的是,“连找个落脚处都这么难!”最初,李婷的打算是将弟弟安置在自己寝室

  “头两晚还好,姐妹们还没回学校”,但开学后,问题很快就来了,“女生寝室里突然住进个半大不小的男生,到底不是很方便……”

  接下来,李婷想到了自己的小店。在花大半天时间将堆满货物、面积不过5平米的杂物间清理干净后,房间里勉强能为弟弟支起一张小床。

  可没多久,李磊又不得不再次搬离。这次是因为“周边居民投诉学生开店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这一片的学生店铺都关掉了,我那间才开了不到三个月的小店也只能关掉”。这时,因机缘巧合,老乡庞潇得知了李婷姐弟俩的窘况,向他们伸出援手。“本来每间学生寝室都是住4个人,但他们寝室刚好空了个床位”,在征得庞潇两名室友的同意后,李磊这才有了个还算安稳的住处。

  这一切原本是瞒着学校的。事后,记者采访邵阳学院体育系总支书记朱青时获悉,校方是在2013年11月底的一次查寝中发现庞潇在宿舍里留宿校外人员的。“其实,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非本校学生是不允许在学生寝室长期居住的。但了解到李婷姐弟的困难后,校方破了例。”

  再大的困难和委屈,为了弟弟都不算什么

  尽管愿意“收留”李磊,但面对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的采访,庞潇还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如果可以,我觉得她(指李婷)安排弟弟回老家读书比较好,毕竟她弟弟年纪还小,有长辈在身边管着会更好些。”作为老乡兼朋友,庞潇目睹李婷一方面要顾着学业,另一方面要抓紧打工挣钱,同时还要照顾弟弟的生活——“确实辛苦,真担心她精力跟不上。”

  在熟悉李婷的朋友们眼中,她一直是个优秀、自强的女孩:连续两年学习成绩排名年级前三,拿过校级奖学金,当过系文艺部部长,还同时是多个学生社团的积极分子;曾代表学校参加湖南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荣获女子组全能第六……更让人钦佩的是,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她还要打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据李婷回忆,父母分居后,自己的生活费本说好由父亲承担,“一开始钱给得还蛮及时,到后来就经常拖着不给,或者一次给一点,经常吃不饱”。这个年纪的女孩最是敏感,李婷决定:伸手讨要,不如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而自从弟弟来到身边后,李婷的开销就增大了不少。

  考虑到“他正在长身体呢”,李婷自己吃得很俭省,却一定要保证弟弟三餐营养充足。此外,14岁的男孩子已经很有自尊心,李婷还想尽自己最大能力让弟弟穿得光鲜些。
  李磊刚来邵阳时还是夏末,除几身短袖衣物外,没再带什么东西。“也因为没什么可带的。”李婷补充道。担心弟弟被新同学瞧不起,“几次带他上街买衣服,都是一整套一整套地买,从头到脚一次性置齐!”当然,这番“豪气”的背后还有一个现实原因:买得多的话,好侃价。

女大学生带着弟弟上大学 被称女版“洪战辉”

  至于李婷自己,“这个学期就没舍得买几件新衣服”。可再如何精打细算,姐弟俩的各种花销加起来,每月两千多元都是少不了的,“这都是花的我之前打工攒下的积蓄”。而自从弟弟来到身边后,李婷就没什么时间出去打工了,所以“必须得省着点花”。
相比时间、经济上的压力,更让李婷为难的是,年轻的自己尚无法很好地胜任“家长”这一新角色。

  为方便照顾,李婷想尽办法才在学院附近的邵阳市第十三中学替弟弟报上名,争取到入学机会。但这才不到半年,弟弟就面临有可能被劝退的境地——在李婷的讲述中,由于李磊爱上课讲小话、开小差,让班主任很不满,“如果我的手机在上课时间突然响起,不用猜,一定是弟弟的老师打来的”。

  尽管并不讳言弟弟的顽皮,但在李婷眼里,更多地是看到他的进步,“跟以前比起来,至少(他)现在不会再半夜溜出门通宵上网了”。随着姐弟俩相处日久,李婷越来越觉得,弟弟某些时候甚至算得上是个有底线的“小男人”。

  对此,李婷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去年9月的一天,李磊趁课间休息时下楼买零食,一不留神被迎面跑来的邻班同学撞到。当时,李磊只瞅了对方一眼就转身准备离开,不想,他的息事宁人被对方视为“软弱可欺”:“看什么看!撞了你又怎样!没爸没妈的孩子就不要这么牛气!”

  据李婷姐弟告诉记者,李磊顿时怒了,握紧拳头冲上前挥了几下,很快又跑进教室,抄起一把椅子冲了出来——这时,对方已经跑得没影了。李磊狠狠地出了口气,结果却是“那个同学竟说是我先惹的事,因为他成绩好,所以老师相信了他”。对于“冲动”的后果,李磊说自己一点也不后悔:“谁叫他那样说我?!下次要还有人那么说,我打得更狠!”

  当然,因了这个“家长”身份,李婷也没少受委屈。

  去年10月的某天下午,李磊把两名同学带回当时栖身的小店住了一晚。“你同学的父母知道吗?”李婷有些不放心。“知道知道!”李磊言之凿凿地回答。可到了第二天,李婷的手机差点被打爆,“有人看到两名同学‘失踪’前是和我弟在一起,所以学校、家长都打来电话问我知不知道孩子的下落……”

  “你怎么管教弟弟的!要把我们家孩子弄丢了,你负责得起么!”一名赶来接回孩子的妇女指着李婷大骂,“唾沫星子喷了我一脸”。接着,“几名家长揪着我的衣服把我推来推去,我不敢抬头,更不敢辩驳,只能把委屈、愤怒都往心里咽。”

  附近的师生们听到动静后陆续过来劝架,等到闹事家长走后,李婷刚一关上店门,一直强忍着的眼泪就夺眶而出。李磊则埋着头,良久才开口说了句:“对不起,之前同学跟我说已经告诉了父母,我以为……”在李婷的印象中,这还是弟弟头一回主动向自己认错和道歉,“顿时觉得,再大的委屈也不算什么了……”

  20岁姐姐的豪气:以后,我可以养他!

  2013年12月28日中午,整个午饭过程中,李磊一直在玩手机游戏,间或才匆忙扒入几口饭菜。在与姐弟俩相处的半天时间里,对于这种情况,记者已见惯不怪。采访过程中,李磊的眼睛几乎没有离开过手机屏幕。只有当一个问题被反复问起,他才会给出诸如“嗯”、“不知道”、“没有”之类的简短回答。

  如果被禁止上网玩游戏,李磊会怎样?对于这个假设,李婷给出答案:“他敢把床单拧成绳子,从7米多高滑下去!”

  这件事发生在李磊被父亲接去常德石门的第三年——2010年,他11岁,在当地某校寄读。

  一天深夜,李磊和同学约好去网吧玩“枪战”,但此时楼道大门已被反锁。其他人都打算放弃,李磊却跑回寝室,把带去学校的几床新被褥全搬了出来,抽去被芯,将被套用水打湿后拧成绳,一头系在二楼栏杆处,接着,抓住“绳子”从7米多高的楼上滑下,再翻墙爬出校外……

  而李磊还“做过比这更疯狂的事”:“信不信我可以不花一分钱,在网吧‘住’上半个月!”——托记者的“福”,弟弟的这一疯狂之举,连李婷也是头回听说。

  那是2012年9月,李磊没能像其他小学毕业生那样顺利升入初中,“在那里(指石门县),因成绩太差,没有一所中学愿意要我。”这一打击让他沮丧了好一阵,把自己关在家一个多月后才渐渐“想开”:“既然不要读书,正好可以天天玩游戏!”也就是从那时起,李磊在游戏厅里学会了一门“绝活”——“打鱼”。

  “一个币一分,有时运气好,连‘捞’几条大鱼,一盘能赢好几百块钱!”据李磊说,“赋闲”的那两年,自己白天在游戏厅“挣钱”,晚上就在网吧通宵上网。最疯狂的一次,这种日子一连持续了半个多月,“那时一天也吃三顿,中午、下午叫外卖,晚上吃方便面。”住网吧除为更畅快地玩游戏外,还因为“那个(指石门县的)家,爸爸经常没回,我也不喜欢家里的‘姐姐’”。

  在记者随后的电话采访中,李典强承认儿子如今的叛逆性格与自己长期外出、无暇看顾有着直接关系。不过,他也有委屈:“我是跑长途货运的,不出门就没有生活来源。”

  聊及未来,李婷没有多做犹豫:“我也想过,等我毕业后,如果弟弟还在这里(指邵阳)读书,我便就地做点小生意陪他;如果没有学校愿意收,我就带他回家——以后,我来养着他!”

  ■声音

  他们眼中的李婷

  她是所有贫困学子的榜样

  “这个女孩的确很优秀。以前我只知道她学习成绩很好,积极参加活动,也拿过很多奖,这次看到‘自强之星’评选的自述材料后才知道她还有这样一段鲜为人知、也让人由衷敬佩的坎坷经历。她是所有贫困学子的榜样,也是学校的骄傲。”

  ——朱青(邵阳学院体育系总支书记)

  换做是我,做不到这些

  “李婷是个善良的女孩,对老师、同学一直很友善,每次路上碰见总会主动笑着向人打招呼。以前,她刻苦学习之余还坚持打工自立,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又把弟弟带在身边照顾——说实话,如果换做是我,我做不到这些。”

  ——孙影波(李婷所在班级班长)

  同为“自强之星”候选人,她令我敬佩

  “我和李婷这次都被举荐参加学校的‘自强之星’评选。而且,我和她一样,都是出身单亲家庭,人生经历也有相似之处。但作为同班同学、室友兼朋友,我应当向她学习,她很令我敬佩。”

  ——朱恩慧(李婷的同学、室友)

  ■对话洪战辉

  她的行为值得所有人学习

  人物背景简介:

  洪战辉,1982年生,河南省西华县人,中南大学教师。先后就读于湖南怀化学院、中南大学。因带着捡来的妹妹艰难求学12年,200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成为时代偶像。

  “麻烦你将李婷的电话告诉我,我想跟她好好聊聊。”2013年12月30日下午,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电话联系上了洪战辉,在听记者简要讲述李婷的经历后,他主动索要联系方式,“我想告诉并鼓励她,她的行为值得所有人学习。”

  在“过来人”洪战辉看来,作为一名年轻女孩,在母亲过世后主动肩负起“家长”的责任,带上弟弟一道求学,其中的艰辛是外人难以想象的。“虽然过程很难,但希望李婷能够坚持下去,庇佑弟弟的同时,也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

  此外,洪战辉也对李婷提出了一些小建议:对于目前看来正处在叛逆期的弟弟,最重要的是平等交流,且在此过程中培养对方的自主性与独立性。要想让弟弟服管,同时又保持“亲密”关系,姐姐的身份就不能光是“姐姐”,更要与弟弟交朋友,将其视为独立个体来尊重,包括尊重他的情感、意愿、选择甚至隐私。只有这样,弟弟才会喜欢你、信任你,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愿意与你交流思想。

  ■采访后记

  李婷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母亲苏雪兰去世当天,弟弟李磊在家吃过早饭后就出了门,直到下午5点多才回家——此时,距离母亲“睡”去已有近7个小时。

  去了哪?见了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李磊没主动说起,李婷也就没问。2013年12月28日下午,当记者轻声问起这些时,正在玩手机游戏的李磊没有抬头,沉默近十秒后才回答:“忘了。”

  “那回家后的场景还记得吗?”

  李磊依旧没有抬头,良久才又回了句:“……忘了。”与此同时,原本安静地放在桌下的两条腿突然开始不自然地抖起来。“他有点紧张。”李婷向记者小声“泄密”。

  在李婷的讲述中,母亲过世后,姐弟俩一起回校的最初几个星期,两人之间少有交流。“但只要聊起游戏,他就有说不完的话。”为与弟弟有共同话题,李婷只好也开始接触、尝试虚拟世界中热血、亢奋的“战斗”,这才渐渐掌握弟弟的一些脾性。

  采访临近结束时,李婷的手机突然响起充电提示音。“快没电了!”被姐姐抢去手机的李磊,不满地嘟囔了几句后,头也终于抬了起来。记者抓住机会,这才有了见面以来与李磊的唯一一段顺畅对话:

  “觉得姐姐对你好么?”

  “……好。”

  “想过怎么感激姐姐吗?”

  “谁敢欺负她,我就揍谁!”

  “如果对方比你高、比你壮呢?”

  “怕什么?!大不了破点皮,流点血!你要不还手,别人还以为你怕了他,下次肯定欺负得更凶!”李磊搂住李婷的肩,又补了句,“我才不要我姐养!我是男人,等我长大了,我养她!”

  ■编后

  据李婷的室友朱恩慧说,自从把弟弟带在身边后,原本就忙的李婷更加忙得“两脚生风”了。就连自己的功课,也得等到陪弟弟完成作业后再挑灯赶工。

  李婷的老乡庞潇则很担心,这样下去,她的精力跟不跟得上?

  而李婷自己也承认,有很多次,她在课堂上接到弟弟老师打来的电话后,不得不立马起身告假,赶去弟弟所在学校“灭火”——“次数多了,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

  20岁女孩,本是该备受呵护的花样年纪,但因为母亲的“临终托孤”,李婷硬生生把自己催长成了一棵树,想用并不坚实的臂膀为弟弟撑起一片天。甚至于采访过程中,谈及弟弟的叛逆,她不止一次说:“以后,我可以养他!”在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看来,这份担当固然值得嘉许,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李婷作为匆忙“上岗”的“稚嫩家长”,管教起仅仅比自己小6岁的弟弟时,在角色认知与能力水平上的力所不逮。

  2014年的第一期报纸,我们关注这位同学眼中的“女版洪战辉”,除希望为李婷实现“当兼职健身教练”的新年愿望外,还希望社会各界一起来帮帮李婷,帮她出出主意: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胜任“家长”这一新角色?

责编:刘颖

来源:凤网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