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赣皖文化行挥别岳阳
2013-11-02 00:0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记者 李婷婷] [责编:印奕帆]湘鄂赣皖文化行挥别岳阳
2013-11-02 00:0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记者 李婷婷] [责编:印奕帆]正在涅槃的凤凰。这样的凤凰你认识吗,你喜欢吗? 本版图片均为实习记者 唐俊 摄
午后,禅的光影。南岳南台寺,一位僧人从山里砍柴归来。
一位虔诚的僧侣正在南岳禅宗七祖怀让灵塔前绕塔参拜。一位虔诚的游客肃立墓前。不一样的身份,同样的心境。
洪江古商城小巷。敬神的老者与放学的学生。
光影中的沱江夜色。
常德澧县城头山遗址。遗址区内有世界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好的水稻田遗址,距今约6500年。
从澧阳平原到东洞庭湖,306省道秋景在公路两旁铺展。900多年前,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记》,让这个城、这座楼,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和精神地标。
11月1日,“湘鄂赣皖文化行”抵达岳阳,走进岳阳楼和君山。■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李婷婷
岳阳楼所承载的忧乐精神让它屡毁屡建,绵延不断
岳阳西门城头,紧偎洞庭湖,岳阳楼展开精巧的身姿。相传,楼阁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我来不为湖山好,只欠岳阳楼上诗。”张九龄、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刘禹锡……无数诗人风邀云集,接踵而来,以登楼作诗为荣。
但岳阳楼真正名闻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记之后。范仲淹如何写成《岳阳楼记》,有很多传说。其中一种广为流传:范仲淹并未在岳阳楼上作记,而是对着滕子京寄来的一幅《洞庭晚秋图》一挥而就。当时,二人同是被贬之人,文中满载述志励友之情。范仲淹正值胸有块垒,借文抒怀,一吐忧国忧民的抱负,同时慰勉友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被赋予与滕王阁和黄鹤楼不同的文化内涵。使命意识、忧乐精神,借岳阳楼生发出中国文化的一大母题,成为湖湘大地上的精神符号。
据岳阳楼景区管委会主任黄二良介绍,经历近1800年的风雨,岳阳楼曾多次毁于战火和自然灾害。但相比滕王阁和黄鹤楼,岳阳楼历经多次修复,是今天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纯木结构。
或许,岳阳楼之所以能屡毁屡建,绵延不断,正因为它所承载的忧乐精神,和古今文人墨客赋予它的强大的文化魅力。
浩淼的洞庭湖水,将不同的精神气韵含纳胸中
站在岳阳楼顶,君山岛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对岸隐约可见。“来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与岳阳楼隔湖相望的君山岛,却有着与楼阁截然不同的情感底色。
娥皇和女英殉夫、秦皇封山、汉武射较、柳毅传书,流传久远的神话故事,给君山带来了许多传奇色彩,为这座山、这个城铺开浪漫旖旎的画卷。“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如今的君山岛,承载着“爱情岛”的美誉。
一面是接续屈原在洞庭湖边“问天”的忧患、自省的意识传统,一面是百转千回的爱情传说。八百里洞庭纳湘、资、沅、澧四水,或许,正是浩淼的湖水,将不同的精神气韵含纳胸中。
如今,“岳阳楼·君山岛”已经“捆绑”,成为国家5A级景区。蜂拥而至的游人,让这枚白银盘里的青螺热闹起来。但到了晚上,“洞庭湖的夜潮轻轻拍打着它,它侧身入睡,怀抱着一大堆秘密。”
10月17日正式启动的“湘鄂赣皖文化行”,10月25日走进湖南,历经8天,走过长沙、衡阳、凤凰、洪江、常德、城头山、岳阳等湖湘文化胜地。11月2日,采访团移师江西,正式开始这里的文化寻访之旅。
声音
文化是真正的基因
数日之内环走湖湘,虽有走马观花之憾,但当衡山古刹的禅意幽然,洪江古街的传奇如烟,凤凰古镇的世事似水,澧州古城的棋布星罗,岳阳古楼的烟波满眼,穿越时空呈现于面前时,不能不让人感叹。纵使每个个体的人当时再声名卓越,也抵不过时光细沙的缓缓雕蚀,而只有那种世代相传的精神力量,才能化为文明的基因,融入血液,使生命智慧,让文化结果。
是的,当我此次第三回造访中国第一古城澧县城头山,才真正觉得,正是万年前从那些先祖们开始的砥砺奋斗,才一步步成就了今天的湖湘乃至中华文明,这其中的每一个足印,都不简单,都值得铭记。
■三湘都市报副总编辑 赵雨杉
记者手记
打开更多的窗
7天,1807公里。从长沙、衡阳丘陵地带,穿越雪峰山,到湘西山区,再穿过武陵山脉至澧阳平原、东洞庭湖。湖南多样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丰富的生活景观和文化内容。南岳的阳光,凤凰的小雨,武陵山脉和澧阳平原的大雨,从城邑和农耕文明的起源,到创意文化产业的未来图景,湖湘大地和中部四省的根与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文化命题,我们暂且做了一次粗糙的梳理。我们还需要去掘开更多的土壤,发现更多的脉络与源流。我们还需要打开更多的窗。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李婷婷
立体的湖南
在四省文化行的湖南站,我算拥有一个特殊的视角。作为长沙人,我理应从家乡的角度追溯湖湘文化;但我又代表湖北出发,是一个“外来者”。这种身份的叠加,就像两个摄影镜头瞄准同一个画面,最终结果是3D电影魅力四射,如是这般,我也看到了一个立体的湖南。
这个湖南不是一堆表象的罗列,比如辣椒、湘女、湘菜、边城……它构成了一个大坐标:漫长的时间线上,有六千多年前的中国最早城市城头山、战国和汉代的简牍、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明清时期崛起的洪江古商城;多元的文化线上,有儒释道合一的南岳衡山、土苗文化集合的凤凰古城、诗意纵横的常德诗墙和岳阳楼……
当这个坐标上的一个个记号被脚步丈量后,另一个维度就呈现出来,那就是深入的融合线。我从未如此注意凤凰古城里江西的万寿宫,从未如此咂摸常德诗墙上湖北书法家的墨迹,从未领略洪江古城里安徽马头墙的风雅,湖南并非封闭的湖南,四省当然也不是孤立的四省,这种联系在湖北可以找到,在湖南同样俯仰皆拾。
这就是四省文化行的意义,不是专注于鄂湘赣皖自己的美丽,而是发现它们融合的一面。融合让每个省的文化更加立体,这种立体演化出无穷的可能,而无穷,恰恰是生命与繁盛的缘起。
■楚天都市报记者 范宁
我对湖湘文化上了瘾
山名在仙,水灵在龙。三湘这片秀美山川孕育了灿烂纷呈的湖湘文化。从岳麓山脚到南岳之巅,从橘子洲头到沅水两岸,从湘西边城到洞庭明珠,层层叠叠,浩浩汤汤。在这次的湖南文化之旅中,我被这壮美秀丽的湖湘文明所深深吸引,渐入品味,却又戛然而止。只恨行程紧,不是潇湘人!
过去8天里,我们领略了岳麓书院朱张会讲,橘子洲头湘水激荡,体悟了衡山之上七祖传禅;湘西草堂别开生面;感受了洪江商贾曾经的辉煌,旧雨边城今昔的对比;目赌了城头山上先民的生活,沅水岸边那满墙的诗。“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我知道,我对这“带劲”的湖南文化上了瘾。接下来,湘鄂赣皖文化行将走进江西和安徽。欢迎诸位到江淮大地做客,品味极具特色的徽文化。■新安晚报记者 杨俊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