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赣皖文化行拜谒安徽禅宗二祖寺、三祖寺/图

2013-11-12 08:1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记者 匡萍] [编辑:刘颖]
字体:【

11月10日,细雨中的三祖寺觉寂塔。记者 童迪 摄

  安徽省安庆境内的司空山和天柱山,相距不过一百来公里,却是中国禅宗文化的发祥地。这里隐藏着二祖寺、三祖寺两座禅宗祖庭,中华禅宗由此发端,经鄂湘赣三地,最终衍生出一花五叶。11月10日,四省采访团赴安庆探访禅宗祖庭,溯源中国禅宗文化源流。

  三祖寺——细雨清晨显禅意

  11月9日傍晚,四省采访团流连于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忽闻不远处传来浑厚的钟声。原来山谷摩崖石刻旁,就是三祖寺。

  三祖寺是禅宗三祖僧璨的祖庭。隋朝初年,得二祖慧可衣钵的僧璨来到这里弘法教学,在这里写下了《信心铭》。从此,中国禅宗文化有了文字的传播。采访团本想去拜访这座重要的禅宗祖庭,但三祖寺正在大修,晚课时间也不便打扰,采访团只好返回。

  但采访团不想错过这座禅宗祖庭。次日早晨,采访团成员特意起了个大早,冒雨重返三祖寺。前晚下了一场透雨,气温骤降,却更加清爽,初冬如秋的景色更增了一份雅气与透亮。这是文化行自江西起一路艳阳后的第一场雨。

  清晨的细雨中,采访团从侧门进入寺院,空灵寂静的三祖寺更富禅的意味。过三祖洞、大雄宝殿、三高亭,采访团一路登上最高处的山谷寺。寺中有三祖僧璨的舍利塔。公元606年,三祖僧璨合掌立化。唐天宝四年(745年),舒州别驾李常将三祖火化,得到五色舍利三百粒,用其中一百粒塑了三祖像,并自己掏钱修塔,将三祖像置于塔底层。后来,唐代宗赐名三祖舍利塔为觉寂塔。

  雨越下越大,拜谒舍利塔后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三祖寺。

  二祖寺——虚云法脉有传人

  11月10日下午,采访团驱车70公里盘山路,来到安庆岳西县店前镇旁的司空山二祖寺。二祖寺是二祖慧可弘法之处。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说,没有慧可就没有中国禅宗,慧可就是中华禅宗的始祖,因此他称司空山是“中华禅宗第一山”。

  北周时禅宗二祖慧可携弟子僧璨来到司空山传法,并传衣钵于僧璨。僧璨在潜山三祖寺传衣钵于禅宗四祖道信,道信将禅法带至湖北,传衣钵于五祖弘忍。弘忍传法六祖慧能,慧能传法七祖怀让,怀让在湖南南岳传法于马祖道一、石头希让,道一、希让在江西弘法,确立禅宗五宗,马祖道一还回安徽天柱山等地修行、传法。这一传承轨迹既是佛教中国化之路,也是皖鄂湘赣文化互动、联动和融合的最好例证。二祖寺正是这根与源的起点。二祖寺上院“二祖禅刹”、“讲经台”、“传衣石”等古迹仍在。

  在二祖寺下院,采访团还欣喜地发现这里与湖南的密切关联。寺中六和殿中壁上悬挂着“二祖寺客堂规约虚云和尚法汇”。原来,二祖寺住持、著名法师绍云和尚是虚云法师晚年的亲密弟子。虚云法师为湘乡人,是我国近代著名高僧。绍云和尚传虚云法脉,这也是此行中令湖南采访团颇生欢喜心的一大因缘。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匡萍

  链接

  汪氏宗祠——大别山三种文化的载体

  10日,采访团还参观了岳西境内的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汪氏宗祠。

  上世纪30年代,岳西县爆发了鄂豫皖四大暴动之一的清水寨暴动,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这座宗祠由于地处要塞、保存完好,成了这支革命军队的司令部。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西厢房开辟“大别山民俗馆”,汪氏宗祠成为宗祠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糅合在一起的文化载体。

  安庆——黄梅戏的故乡

  安庆是黄梅戏的故乡,诞生过严凤英等黄梅戏艺术家。11日,采访团走进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领略黄梅戏的独特魅力。这是全国唯一的黄梅戏专题博物馆。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

责编:刘颖

来源:华声在线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