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暮云首批失地农民生活艰难

2013-09-21 13:00 [来源:湖南图片网] [作者:夏晖 闽旭] [编辑:张梅]
字体:【

  镇政府后面60亩良田被征后,卖给亚太种子公司8年未开发 

  见记者拍照,三位在垃圾中“淘宝”的村民扭头就走

  有的村民靠摆夜宵摊过活

  拆迁补偿不均 老实人吃亏

  北塘村是暮云镇政府机关所在地,共六个村民小组,1100余人。目前被征用土地1600亩。其中两个组土地未征,两个组全征,两个组还留有部分土地。

  “同样的房屋,我们(第一期拆迁)的补偿就10来万元,仅过一年 (第二期)就到了30多万元。”一位村民说:“我们老实的第一期拆了,修个房子欠一屁股债。吃了大亏。”

  记者了解到,暮云镇自建工业园以来,第一期拆迁对象大都在北塘村石子塘组,有35户人家。从2001-2007年,该组所有土地已全部被相继征用。6年来,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早已经是“务农无地、就业无岗、社保养老无人管”的“三无人员”。他们大都住着小洋房,无所事事。尤其是中老年年,找不到工作,更是看着别人过日子。有的只得靠捡垃圾、摆小摊维持生计。

  由于前几年集贸市场被取缔,唯一的资源和生活来源——房屋出租也戛然而止。因为拆迁补偿过低,有的家庭债台高筑,入不敷出,生活毫无保障。一位村民愤恨地说:“我村有100多亩土地被征后,却卖给别人荒在那里。最可气的是,2012年10月,现任镇党委书记黄勇当镇长时,我们6个村民代表去找他,他竟骂我们像叫花子一样讨厌!”

  村干部涉嫌集体贪污,村账成疑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前些日子村里的会计文运龙去世,病重时交了内账(小金库)44万余元。其中29万余元已开支,而村支书张建文一人就单独支出10.7万元,并不能说明原因。

  更严重的是,2008年村里的保温瓶厂改制,一些费用根本没做账。8月18-20日,镇财政所,为村里请了专业的会计进行审计,结果发现,有24万元现金去向不明。经询问村支部副书记严文,说是给他们四个村干部(张建文、严文、杨淑琴、文运龙各花了6万元)买社保了。

  “前任支书莫寿春2008年退休后,村里的账目至今没清过。”村民们纷纷反映:“这些年村级房产、土地出租等收入每年有200万元左右。2009、10、11、12年过年时,村民分别拿了100、200、400、600元红包,总共开支不到150万元。其他近800万元收入不知道用在哪里。”

  2012年底,在群众要求下,北塘村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大家推选老支书莫寿春任主任。可老支书很遗憾地告诉记者,监委会只是个摆设,村账镇管,他们也很难看到村里的具体账目。对此,他也是一脸的疑惑:“老百姓自家的账,为什么看不得?”

  难道镇政府有难以告人的隐秘?

  镇政府作为,百姓不解

  村支书张建文向记者诉苦:村里的收入都拿去买那120亩生产留用地了。办土地变更手续花106万,另外还交了730万。因为村里的安置地已经给政府卖了,没有办法,只好买回来。不买,就什么地也没有了。

  张建文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安置地,是原南塘村的,村里已经租出去给人办厂了。村民则反应,这120亩老百姓的“保命地”村干部很便宜租给了朋友,村民没受一点益。

  村民的安置留用地,是根据长沙市统一的拆迁政策,按被征用土地的8%留给村民作为生活保障用的,但安置地拿来出租、办厂却未征得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村民对其操作程序及收益去向存疑。

  对此,镇驻村干部,副镇长杨科应有新说法:北塘村交政府的730万根本不是什么买安置地的钱,而是“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费用。

  对于村民安置补偿不均和过低等问题,杨科应回应说,拆迁最早的,也是受益最早的;政府都是依法依归办理,签了协议,安置到位的。但是时间段不同,适用的安置政策不同,才造成了差异和矛盾。

责编:张梅

来源:湖南图片网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