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窑瓷器上,读读不一样的唐代诗歌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凯]

“我有方寸心——唐长沙窑瓷器诗文特展”在长沙博物馆举办。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鸟飞平无(芜)近远”诗文瓷盘。 长沙博物馆藏

“八月新风酒”诗文瓷壶。 上海博物馆藏

刘凯

长沙窑上有画亦有诗,其诗文特点十分鲜明,一言以蔽之:从民间窑场来,到民间市场去。正是想要探索中华彩瓷第一窑、海上丝绸之路的明珠以外的长沙窑,想要从民间视角再现真实的唐人生活和民情风俗,长沙博物馆“我有方寸心——唐长沙窑瓷器诗文特展”才应运而生。

长沙窑是在岳州窑基础上,融合北方瓷业技术,兴盛于中晚唐时期的民间窑场。从事长沙窑生产、销售的窑工和商贾,不乏因局势动荡被迫迁移至此或无缘科举从商从工的平凡人,他们虽然没有生活在大唐最鼎盛的时代,却继承了盛世的诗情,以瓷为体,积极应对面向平民的贸易,在瓷器上以诗歌真诚地交换、传达努力生活的哲学。

在收集、整理、解读长沙窑瓷器诗文的过程中,反反复复地读这些之前不甚在意的“打油诗”,我越来越有种快乐的感受。一个是脱离出窑业技术和历史文物的知识背景,纯粹回归到文字上,体会这些“不知者无畏”的诗文门外汉的快乐;另一个是被长沙窑瓷器诗文内容的积极向上所感染的快乐。这些民间诗歌表达惆怅、苦闷的思索不甚浓烈,就算是生离死别,也常会述说思绪后话锋一转,总要“处处鸟啼新”“风光处处过”地向好看、向前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喷薄的生命力:日常是琐碎的,生活是平凡的,日子是念着诗唱着歌快快乐乐地过出来的。

根据考古发现、展览展示和资料发表,目前可搜集到的长沙窑瓷器上的诗歌,约130首。对其最简单的分类,可以划分成有作者和佚名两种。更大部分是无作者的世俗民歌,部分与敦煌、吐鲁番文书重复互见;少量名家文人诗,有20余首,基本上每首也都有所改编,体现出不一样的民间特色。

鸟飞平无(芜)近远,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这是节选诗人刘长卿被贬时所作的《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中的四句,原诗是“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诗人回忆当年友人贬谪时友人送别情景,更是悲苦于当下自己的境遇,舒缓绵长,传达着凄凉茫然的心情。但长沙窑瓷器上节选出的四句,只留下飞鸟、游人、流水、白云、明月,不再有前因后果,也就没有了“惆怅”,可以是一种“无所事事”的随遇而安,也能解读出自由自在的散漫乐趣。长沙窑研究专家萧湘点评本诗“用一种让人浑然不觉却又仿佛是武功高手的轻快,述说着‘千万里我追寻着你’”,或许刚好契合了采买这件诗文瓷盘的唐朝人的心思。

改写白居易《问刘十九》,也是同样洋溢着别样的民间乐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新酿的酒泛起细小微绿的浮沫,暮色苍茫,风雪之中,与友人围炉煮酒畅谈,白乐天此诗虽然文辞已经很是简洁,但也保留着遣词造句的意韵。长沙窑窑工拿来改写,更为直接,首句有“二月春丰酒”或“八月新风(丰)酒”的写法,应该是顺应时节而作,又捎带打了新丰美酒的广告;三句为“今朝天色好”或“过来天色好”,都是将寒天改为暖阳。天色极好,心情极好,农事尚闲,平民才有欢聚饮酒的乐趣。欣赏雪景,还是欣喜晴日,不同的群体有各自的立场与审美情趣。

我有方寸心,无人堪共说。遣风吹却云,言向天边月。

此诗目前没有找到出处,仅在敦煌遗书中留有李邕的《秋夜泊江渚》,首句也作“我有方寸心”。但这首诗算是长沙窑瓷器诗文中颇有文人气息的作品,没有直白叙事或教化、宣传的商业用意,单纯地吐露含蓄又汹涌的情感:小小的心儿藏着无边思绪,百转千回中不知向谁倾诉,不如在静谧的夜色里与清风轻语,交付给自由的云,分享给天边的月。不免让人想起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地寻觅知音的声音,也可读出豁然洒脱之意,颇有历经世事磋磨忽而开悟的畅然优雅。“我”可以是千年前的长沙窑匠人,也可以是读着这首诗的当下的你我。写下这首诗的人,方寸之心是如何?读着这首诗的人,又引发了怎么的情绪涟漪?从诗文再看长沙窑瓷器,不仅是静态的历史文物,也是有关生活的美学和艺术。从长沙窑瓷器再读唐朝诗,既是原汁原味的唐人手迹,更是由古贯今的情感共鸣。

文人作品进了长沙窑的窑炉都要被世俗的烟火重烧一遍,口口相传的流行民歌书写在长沙窑瓷器上,更是民俗文化的剪影,民间态度的表达。

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

远行生活奔波劳累,每天都要思索前路,每日都要经历离别。但是行走在山水之间,耳边是鸟儿高昂的鸣叫,心里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憧憬。这首小诗简单到不用思考,轻松明快地传唱着在跋山涉水间对世界温情以待的生活哲学。文官外放、武将戍边、士子应试、商贾行旅,唐代人口流动频繁,迎来送往的情绪成为诗歌创作的动力。随遇而安中又露着愉悦期待,是属于市民阶层积极入世的审美志趣。

器物上彩绘古已有之,不能说是长沙窑首创,但长沙窑彩绘是瓷器与书画艺术相结合的突破性创新。将工艺图案向装饰艺术发展,可以说长沙窑是后世彩瓷的滥觞。长沙窑创新瓷器题诗,一方面得益于唐代诗歌的繁荣和发达,诗歌艺术沉入生活美学;另一方面也符合其商业广告的性质,瓷器与诗歌的结合,将消费者引入文化享受的境界,用附加文化的创意开拓市场,有着浓烈的唐文化气象。

上有东流水,下有好山林。主人居此宅,可以斗量金。

这就是一首夹杂着自然之美和金钱名望的应酬之作。宅前有潺潺东流的溪水,屋后是葱葱郁郁的好山林。主家居于此,远离尘世纷扰,与山水为伴,是何等的惬意与自在。这般幽雅的山水云居,不仅能够得到精神享受,也能收获物质富足。作为面向市井平民的民间窑场,长沙窑瓷器诗画装饰既追求意境和审美,也不回避金钱交易和贸易目的。这些不居庙堂之高的闲散诗歌,是写诗人对自身生活的真情歌唱,是使用者对平凡日子的浪漫闲情。同时,诗歌也以日常、平价的瓷器来创作、传播,并融入生活,这不也正是“大唐是诗的时代”的有力见证?

人归万里外,心尽一杯中。莫虑前途远,开帆逐便风。

长沙窑是面向世界的外销窑场,长沙窑瓷器诗文也不乏开拓进取的畅怀感悟。天地之间,虽然“我”很渺小,但毅然踏上万里征途。与其悲情离别和担忧未知的前途,不如将苦化酒,自得其乐。“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风来帆满之时,便是“我”大展宏图之际。即便再远再难,总能再赢再来。

这是长沙窑瓷器行销海内外的诗意表达,也是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璀璨明珠熠熠生辉的万千商旅真实的心境。

大唐是一个诗的朝代,诗意无处不在,渗透进了生活的各个空间。唐代社会万般绚烂,零星几点散落成了长沙窑瓷器上的诗文:诉说着唐代诗情画意的“方寸心”,描绘着长沙百姓的“众生相”,更满载着对世界的情意,沿海上丝绸之路行销世界。与敦煌文书中的遗诗、曲子词一样,作为俗文学的长沙窑瓷器诗文,其史料价值超过文学性,但就是这本从民间而来,回民间里去的心灵诗集,寄寓着社会民众发自心底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得以窥见鲜活精彩的民间世界。

文学从创作出来开始传播的那一刻起,就不再只属于创作者。这是古今中外对于文学的普遍认知,长沙窑瓷器诗文也不例外。不论书写者是谁,不管是抄写、自创还是改编,千年前愿意拿出五文钱购买长沙窑诗文瓷器的唐人,千年后驻足展柜前识读有些模糊了的字句的观众,每个人都在各自的经历中回望过去、品读生活、参悟人生。除了快乐的生活理念,长沙窑瓷器诗文里还隐藏着唐代的民俗、教育、婚恋和走向世界的情怀。诚邀您,细读这些瓷器上的诗文,来认识不一样的长沙窑,读一读不一样的唐代诗歌。

(一审:谢振华 二审:余画 三审:谭登)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