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经济述评③丨湖南对非贸易如何稳居中西部第一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彭可心]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彭可心 曹娴

非洲羊肉首次进口中国,湖南矿用掘进机第一次走进非洲,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年发运量突破千列……过去一年,湖南与非洲的经贸往来走出一条向上曲线。

2024年9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未来3年开展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湖南围绕构建中非经贸合作服务体系的系列探索和实践也被纳入该行动。

跨越山海,双向奔赴。2024年前11月,湖南省对非洲国家进出口473亿元,贸易规模继续稳居中西部第一。

过去一年,在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湘非经贸合作何以持续升温?

一个大市场,共享发展新机遇

2024年12月18日,一台名为“中国有色二号”的掘进机在长沙下线,其目的地是赞比亚的谦比希东南矿体巷道工程。这是我国矿用掘进机首次出口非洲。

赞比亚谦比希东南矿体是非洲第一座数字化矿山项目。“湖南造”如何拿到“入场券”?“产品针对当地地质状况、操作环境和工程施工风险点,进行量身定制。”铁建重工掘进机研究设计院工程师孙鑫健说。

过去这一年,世界经济在艰难中复苏,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全球市场的新增长点在哪里?

非洲,一个拥有50多个国家、超过14亿人口的大市场,发展空间大、潜力足。尤其是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上,非洲国家对工程机械及矿山机械的需求巨大。

弄潮儿市场嗅觉敏锐,总能抓住机遇。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助力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加快互联互通。

湖南工程机械企业出海,将目光投向遥远的非洲。搭上央企大船出海,“中国制造”与“中国建造”组成“最佳搭档”,在非洲的道路、港口、电力等工程建设中并肩奋斗。他们深耕非洲市场,量身打造产品,完善市场布局,积极搭建从贸易、金融、服务到生产、研发的全产业链体系。目前,非洲排名前三的中国工程机械品牌,湖南占其二。2024年前11个月,湖南省对非洲出口工程机械21.9亿元,增长51.4%。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中国大市场同样成为非洲大机遇。

1月3日,一批产自非洲马达加斯加的冷冻羊肉运抵广州南沙港,正通过星沙海关报关。

“去年9月首批进口的900多公斤马达加斯加羊肉,特别受欢迎,一个月就卖光咯。”长沙老农民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贵华说,春节将至,市场行情好,这次进口加量,66吨羊肉将分三批进入湖南市场。

卢旺达的干辣椒、肯尼亚的鳀鱼干、马达加斯加的羊肉,相继在湖南实现全国首次进口;肯尼亚的鲜花、南非的苹果等农产品,进入千家万户,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湘非外贸几乎覆盖非洲所有国家和地区。近三年来,湖南对非贸易保持年均增长23.1%的快速发展势头。2024年前11个月,湖南省对非洲进口221.3亿元,同比增长59.1%。

“非洲这片热土给我们带来无数机遇与成长。”10年前,湖南青年杨涛在肯尼亚创立跨境电商平台Kilimall,这是中国人在非洲创立的第一家电商企业。“云端丝路”连接中非,Kilimall正在带动更多湖南商品与非洲好物实现“双向奔赴”。

“N”条大通道,贸易往来更畅行

近日,一批尼日利亚萤石矿通过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运抵郴州。这批货物通过海铁联运全程提单模式,采用集装箱整箱门到门运输。

以往,冶炼厂和矿产品贸易商普遍采用“港口拆箱+散货车陆运”的传统物流模式。“门到门”的物流运输,是发运客户提出的新需求,其货损少、安全性高、物流成本更低。

“我们重新制定物流方案,克服地域、时差等困难,做好多式联运各环节的衔接,确保货物跨越上万公里后,安全准点运抵,为加强对非贸易提供保障。”郴州湘粤非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志瑜说。

内陆城市摇身一变成“港口”。郴州正在建设有色金属集散交易中心,海铁联运全程提单模式将助力新货源的拓展、新线路的开发。

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是全国第一条以对接非洲为特色的铁海联运通道,湖南到达东非基本港的运输时间比江海联运缩短约10天。2024年,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首次突破千列。

以大通道带动大开放。株洲现代物流集团旗下湘粤非公司尼日利亚物流中心及海外仓、埃及物流中心及海外仓去年开通运营,国内出口货物通过湘粤非通道抵达尼日利亚莱基港后,可分卸进物流中心保税仓,进行仓储、简单加工、转口贸易等增值服务;尼日利亚出口货物也可提前进入保税仓,帮助中国客户降低成本。

“我们正在积极打造“湘粤非陆港”项目,吸引内陆省份对非贸易进出口货源在株洲集结,逐步建设成为‘中非经贸陆港’。”株洲现代物流集团相关负责人充满信心。

“地上跑的”一路疾驰,“天上飞的”也活力满满。

湖南开通首条直飞非洲航线,从长沙直飞肯尼亚内罗毕的航线累计承运国际旅客近10万人次,航班加密至每周2班。采用SPA(特殊比例分摊协议)运输协议的“空空联运”,让长沙与非洲各国20多个城市之间实现货物贸易“一票到底”,运输时间更短、航班载运率更高。。

从“1”到“N”,湖南和非洲的双向物流大通道上,热力奔涌。

两个大平台,先行先试赢得主动

受国际环境影响,非洲国家大多出现外汇储备下降、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当地货币贬值风险大,国内外贸企业利润缩水严重。

湖南大胆探索新兴的“易货贸易”模式——企业出口赚到的外币,通过采购当地有竞争力的产品回国销售,收回人民币。

塞内加尔花生进口贸易是湖南建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非洲的第一单“易货贸易”。“过程有点坎坷,好在结果令人欣慰。”该公司总经理易娅琴回忆,在不到60天国内即将完成交割的情况下,突然传来当地政府推迟出关时间的消息。更糟糕的是,当地物流公司的运价“水涨船高”,每吨比原来上涨了100美金。团队当机立断,连续数日冒着高温外出寻找车辆。最终,在不到7天的时间内,完成837辆次的车辆运输,物流费用下降了13%,顺利完成“开门红”。

“对非贸易大有可为,我们愿意先行先试。”易娅琴说,塞内加尔花生油的油脂含量更高,企业正在与当地政府对接开展花生油业务。下一步,还将探索“工程换货”的新模式。

2024年1月,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湖南拥有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两大平台,努力当好中非经贸深度合作的先行者、推动者。

依托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湖南以服务全国对非企业为目标,围绕要素保障、经贸规则、制度安排等方面开展集成式创新。畅通对非新型易货贸易国内段业务流程,68笔报关交易完成,共计8658万元。开展“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新模式,实现对非贸易超4.4亿元。上线非洲“百店千品上平台”行动,首期50家非洲中小企业入驻中非跨境电商服务中心。

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湖南已连续举办三届,成为中国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的新窗口。2024年,中非经贸博览会首次走进非洲的肯尼亚、尼日利亚,吸引230家境内外企业参展,各方签约项目43个、金额超14亿美元。

2025年6月,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又将好戏登场。肯尼亚贸工部部长丽贝卡·米亚诺说,中非经贸博览会为双方推动经济增长的互利合作铺平了道路,助力中国和非洲走向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一审:杨露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