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经济普查结果发布,释放哪些信号?

[来源:侃财邦] [作者:谢卓芳]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五次经济普查数据。

从数据来看,相比于第四次经济普查(2018年),截至2023年末,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数量大幅增加,吸纳了更多从业人员。

企业资产规模不断壮大,营业收入较快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有所提高。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数字经济发展壮大,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

总体来说,这5年来,中国经济往前又跨了一大步。

不过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有几个信号特别值得关注。

GDP上修,多出一个深圳

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本次经济普查修订了2023年GDP。

修订后的2023年GDP为129.4万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4万亿元,增幅为2.7%。

很多人把这个消息解读为技术性上调,实际上这是误读。

实际上修正GDP数据,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我国政府统计一直以来的工作惯例。这种做法既为消除统计误差,也是顺应经济形势变化。

每一次经济普查,全国及省市GDP都会跟着调整。2018年四经普就调增了1.9万亿。

上调的3.4万亿什么概念?相当于多了一个深圳。

增加的GDP,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自有住房,二是新产业、新业态。

第二个比较好理解,毕竟新的经济活动,要用新的统计方法。就比如说直播带货,一场直播动辄产生数千万乃至上亿的营收,以前的老方法未必都能全部纳入统计。

第一个就比较有争议了:我自己住的房子,不出租、不售卖,没有产生交易行为,为什么也要算GDP?

其实,这是国际惯例使然。无论是自有住房还是租房,都会产生居住服务。租房有租金,而自有住房相当于自己“消费”居住服务,可用“虚拟租金”看待。

仅此一项,就带来1.34万亿的GDP新增量,大约是1.1%左右的增幅。

区域经济格局或将洗牌

统计方法调整,区域经济格局也会重新洗牌。

就比如2016年,我国将研发投入计入GDP,科创优势突出的北京、深圳GDP猛增,深圳GDP首次赶超广州正是得益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从产业结构来看,这一次GDP修订,第二产业增加值向下调整 0.67 万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向上调整 4.1 万亿元。

“这主要是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变化。”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解释,随着互联网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一些工业生产环节,像设计、检测等也被分离出来成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带来了从业结构的变化。

毫无疑问,新的统计方法对工业大省和服务业大省,都会带来直接影响。

此前,部分省份主动修订GDP和工业数据,已经预示了这一点。

一些第三产业发达、新兴产业崛起、人口众多的地方将会从中受益。

有人欢喜有人愁

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一些行业进入阵痛期。

首当其冲的是金融行业。金融业是第三产业中,唯一从业人员数量减少的行业。

根据统计,2023年末,全国共有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10.7万个,从业人员1235.5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21.9%和32.0%。

五年间金融业从业人员减少超580万人。具体来看,从业人员减少主要为保险业,五年减少578.2万人。

房地产开发同样不好过。从业人员从318万人减少到217万人,5年减少100万人。

再来看看哪些行业势头正猛。

首先是大家熟知的高薪行业——IT行业。5年新开了144万家新公司,新增774万从业人员。

搞科研的也显著增加。2023年末,全国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211.8万个,从业人员1700.3万人,5年增长了66.0%和43.7%。

补衣服、修鞋、修车类的“惠民生意”也做得不错。2023年末,全国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87.6万个,从业人员652.5万人,5年增长82.9%和57.3%。

作者|谢卓芳

(一审:谢振华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