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系列述评】湖南如何夯实粮食生产根基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尚武 胡盼盼]

去年我省连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但粮食生产勇夺丰收,创下近5年新高——

湖南如何夯实粮食生产根基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系列述评之一

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上下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力克服汛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态向好”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为突出宣传经济高质量发展亮点,生动解读经济成就,湖南日报·华声在线即日起推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系列述评”,敬请关注。

2024年11月4日,东安县芦洪市镇西江桥村优质稻产业化示范生产基地,收割机在收割晚稻。蔡小平 刘颜婷 摄影报道(湖南图片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张尚武 胡盼盼

“三湘粮仓”传喜讯——2024年,湖南粮食总产量615.6亿斤,创下近5年新高!

这一成绩单,到手极其不易。

去年初,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席卷全省;年中,罕见暴雨,华容团洲垸洞庭湖大堤、湘潭县涓水决口,郴州资兴遭遇重大灾情,全省水稻生产第一县桃源县降雨突破极值……大灾之下,各主产粮县政策用足、办法想尽、措施到位,才夺得了粮食生产稳产增产。

灾年夺丰收,“三湘粮仓”成色更足。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丰收背后,全国最大水稻主产区湖南始终扛稳重任,实现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稻谷总产量居全国首位。

多重灾害之年,湖南粮食何以仍能大丰收?如何站稳600亿斤左右高位,还能连创新高?

增信心,上下一心端牢饭碗

“湖广熟,天下足。”都说湖南人会种田,其实湖南人种田的困难一点也不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和全国多地一样,湖南不少农民“洗脚上岸”,进城务工。近几年,变化悄然发生:一群群青年人返乡,奔向湖湘沃野;一些“老把式”种田面积不减反增,成了农机“达人”。

这种变化背后,反映主产粮区抓粮食生产的劲头上来了,农民种粮的信心逐渐恢复了。

保护主产粮区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不断夯实粮食稳产增产根基。

“总书记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种粮大户戴宏回忆,2024年春耕生产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了解种粮情况,让他深受鼓舞,浑身充满干劲。去年,他种植粮食480亩,总产量超50万公斤,全年收入60多万元。

“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湖南要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省上下一心,抓紧粮食生产,打好主动仗。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省委书记沈晓明,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多次深入主产粮区调研,16位省领导联系18个粮食生产万亩示范片,带动全省粮食生产。

财政过紧日子,但农民种粮补贴不减反增。2024年,湖南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集中育秧设施等资金95亿元,统筹整合9亿元支持早稻集中育秧、机插机抛和育秧大棚建设,补贴均第一时间发放到农民手中。

政府重视、补贴到位,农民种粮信心倍增。

2024年夏季水灾,晚稻栽插推后了半个月。浏阳市沙市镇河背村种粮大户邓见加并没有灰心:“每亩补贴就有500元左右,还有保险兜底,最起码不会亏本。”

邓见加说,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只能靠天吃饭。如今,政府有补贴,种田系上“保险带”。60多岁的邓见加干劲十足,通过精心管理,加上后期天气有利,他种植的1300多亩晚稻夺得好收成,亩产达到682.02公斤。

稳基础,良田良种良机夯实根基

湖南气候多变,水情复杂,自然灾害风险高;“七山二水一分田”,耕地面积少,山丘区田块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

然而,湖南却以占全国2.8%的耕地生产了全国4.4%的粮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仅有的从未间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

湖南是何以做到的?答案在于,各级政府舍得投入,良田、良种、良机配套,不断夯实根基,稳步提升粮食产能。

耕地是农业的“命根子”,地少的湖南尤为珍视土地。

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湖南以更大决心和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迎来耕地数量“进大于出”的历史性拐点。

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也有提升。湖南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投入,开展投融资模式创新,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250万亩,亩均节本增产增效逾200元。

水情是湖南最大的省情。湖南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过去一年全省水利建设投资达600亿元。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杂交水稻的故乡湖南,正在奋力打造种业创新高地,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层出不穷,全省水稻良种覆盖率一直在95%以上。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机械化。湖南农机化着力“补短板、攻难关、强链条”,一方面加强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农机研发与制造,一方面加大农机购买与使用的补贴,助力农业装备“鸟枪换炮”,全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到83.46%。

去年,湖南供销合作系统着力抓好农资稳价保供,推出化肥“公开指导价格”,引导市场农资供应,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省粮储部门则多方施策,提高粮食收购价,落实最低保护价机制,通过现代化手段提高收粮、储量、加工的效率,有效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夺丰收,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

2024年,湖南克服多重灾害的影响,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169.4万亩,较上年增加24.1万亩。

刚开春,各主产粮区落实早稻面积不打折扣。早稻大力推广“集中育秧、合理密植”技术,减轻倒春寒的影响,合理密植增加基本苗,早稻产量更有保障。

主汛期湖南多地遭遇罕见洪灾。彼时正处于中稻分蘖拔节、晚稻育秧移栽的关键时期,不少主产粮县受灾严重。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口,数万亩水稻被冲毁,颗粒无收。

“当时心想,年底只怕要饿肚子。”团洲垸团西村村民李瑞华担心不无道理。过了8月1日补种晚稻,一旦遭遇寒露风,就会导致失收。

和时间赛跑,农业部门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为抗灾补损赢得了宝贵机会。

省、市、县三级专家组制定救灾方案,补种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农业部门免费提供种子,农机作业队免费提供机耕机插服务,各地做好寒露风应对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团洲垸灾后补种晚稻面积3600余亩,预计至少产出稻谷135万公斤。

应对洪涝灾害,湖南紧急下拨4.3亿元救灾资金,落实改种补种面积43.89万亩,在“洪水猛兽”中保住了晚稻面积。

在粮食播种面积已经到达极限的情况,提单产自然成为主攻方向。

有收无收看天气,多收少收看植保。湖南自然灾害频繁,对植保提出更高要求。各级植保系统通过实施“一喷多促”,秋粮实施面积326.4万亩,千粒重、结实率显著提升,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实现“虫口夺粮”。

早稻稳面积,中晚稻攻单产,实现早、中、晚稻季季增产,圆满实现全年粮食增产目标。“三湘粮仓”更丰实,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压舱石”。

(一审:谢振华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相关专题: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系列述评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