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琳
阅读谢枚琼散文集《彼岸的林子》,心总是安静的。在他娓娓道来的文字中,扑面而来的山野气息,悄悄将读者心底的尘嚣拂去,只留一片“空翠湿人衣”的清澈明净。
《彼岸的林子》是作者对故土、对生活的真诚感知与精神巡礼。全书分为品呷时光的味道、草木清香、故乡原来就在身边、回忆是思念的帆、泣血的爱情、在季候里的遇见六辑。
故乡是谢枚琼散文创作的母题。无论是乡间的蕨菜、香椿、草菌子,还是门前的池塘河流、屋后的菜畬竹林,都散发着独有的草木清芬。作者聊起这些乡间风物,无不带着温度,带着故事,带着时光长河中凝视的深情。他在《菜畬》一文中写道,“菜畬里便仿佛总是绽放着缤纷的、生动的、丰满的四季。”在这样的四季里,即便物质匮乏,内心仍是幸福而满足的。在祖辈父辈们与土地共生的经验中,在参与田间劳作的亲身实践中,乡间的人和物体现出来的朴素坚韧的品质,濡染复刻到了作者的精神气质中。
对现代文明的追问与忧思,是谢枚琼散文中涌动的另一种鲜明的情感。作者对故土的叙写如此深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逐渐远离乡村,而理想中的乡村生活又慢慢被现实侵蚀,他表现出不由自主的迷惘与失落。当他看到老家的池塘被淤积的污泥蚕食,不复往日的粼粼波光,于是有了《对一座池塘的凭吊》;当他看到从乡间移植到陌生城市角落的大树不再蓊郁挺拔,他“仿佛听到了老树痛苦的呻吟和艰难的呼吸”,于是作者决定为一棵老树立传。所谓“爱之愈深,痛之愈切”,一方面,“故乡就在身边”,那些与故乡有关的有形的事物总是牵动作者的思绪;另一方面,作者用文字打捞着现代文明冲击下乡村失落的美好,在他虔诚的内心,重构了一方恒久的精神故园。
作者还善于从平常事物、生活细节中阐幽发微。他从街头摩托车后座的一捆干柴里看到柴米夫妻的朴素与坚守,从堵车时车内一只舞动的蝴蝶身上体悟生命的欢欣与安静,在注视一朵花的过程中、在凝视一条河流的片段时,禅参生命的感悟。他在《匍匐的姿态》中这样写,“匍匐的事物从不拒绝蓬勃生长。匍匐,显然不是静止的一种状态,这个词语里分明积蓄着一种力量,一种向前、向上,甚至于是向生命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寸空间无限地,不屈不挠地蔓延和蜿蜒潜行的一种力量。”
散文集以《彼岸的林子》为书名,带着明显象征的意味。谢枚琼一次次凝视彼岸的林子,在氤氲诗意中,他用文字泅渡,向着水草丰茂的彼岸。在那儿,他为自己营造了一方永恒的精神乐土,也让读者在品读欣赏中,找到内心温暖宁静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