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节气湖南】赏滩头年画,品非遗年味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胡雪怡]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胡雪怡

民谚说:“冬至大如年”。

12月21日,冬至。虽然天气愈加寒冷,但位于北半球的中国度过最短白昼后逐渐迎来太阳的回归,人们对过年团圆的期盼日趋强烈。

近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喜悦在全球华人中弥漫。湖南隆回县滩头高腊梅年画第四代传承人、“90后”钟星琳紧锣密鼓地在准备蛇年年画《和谐福盛》的创作工作,以庆贺第一个非遗版春节。

她拿出《和谐福盛》的设计初稿,向记者介绍其中巧思:从画的顶端开始,一对喜鹊,嘴里含着竹叶与百合,寓意竹报平安、百年好合;两侧的灯寓意着光明、希望、富贵,亦为“登”高,有高中、高升之意;三只蝙蝠和两个福字,寓意五福临门;双蛇也寓意好事成双,其身体带福则预示蛇年招财进宝、身体健康。

“年画应该是非遗项目里最有年味的了,一到过年,家里就会贴年画、贴门神。”钟星琳回忆起小时候,经常看见年画里有寿桃、蝙蝠、宫灯等吉祥元素,祈盼长寿、来福、富贵,体现了乡亲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在钟星琳的家乡,被誉为“现代民间年画之乡”的隆回县滩头镇,漫山遍野的南竹、清澈见底的溶洞溪水,以及质朴淳厚、性格乐观的世代居民,共同孕育了滩头木版年画这一艺术珍宝。从作画的纸到绘图的刻版,滩头木版年画的制作材料和内容风格都来源于当地,具有古雅纯正、色彩饱满、造型夸张、风格昂扬的特点,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钟星琳的童年,与众多神像、生肖、戏文故事为伴,充满了意趣。她总是好奇同为滩头木版年画传承人的爷爷钟海仙和奶奶高腊梅“为何有永远用不完的染料”“怎么也数不清的梨木刻版”,而生产滩头手工抄纸、白泥膏刷纸、创稿、刻版、套色印刷、“开脸”等二十多道工序,也在其父亲、该项非遗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钟建桐的言传身教中,烂熟于心。

正是这些特别的记忆和经历,让钟星琳在外工作六年后又回家,接力经营钟家延续百余年的作坊,带领其走向“非遗+”的跨界道路。

钟星琳设计了年画研学课程,在长沙、湘潭、隆回等地开了传习所或研学基地。为激活非遗创新生命力,她凭借自己的时尚嗅觉,通过文创设计、门店装饰、个性定制等形式,与茶颜悦色、肯德基、京东、雪峰山景区等品牌、平台、单位联动,将喜气洋洋的传统年画融入日常生活。为推动非遗“出圈”,在杭州街头的公交车上、《开门大吉》央视节目里、送给波兰大使的湖南省礼中,都能看到她和团队的手笔……

(一审:罗江龙 二审:余画 三审:刘乐)

相关专题:文化中国行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