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鸿
1962年,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回到他的家乡湖南邵阳塘田,面对二十多年前自己革命工作过的地方,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么一首诗:
日帝兽骑压汉皋,兴庠讲学布新潮。
马列学说巨涛涌,陕甘红旗万众翘。
入园三百多贫苦,识家八班尽佃樵。
十月斗争如烈火,炎炎烈烈速成陶。
吕振羽早年投身革命工作,全面抗战爆发后,面对日寇的入侵以及党在南方工作干部力量的不足,受当时湖南省委委派,他在家乡创建了旨在培养抗日和革命干部的战时军政学校——塘田战时讲学院。这首诗就交代了塘田战时讲学院创办的时代背景、性质及办学经过和成果。
塘田战时讲学院于1938年9月创立,1939年4月被迫解散,总共招生两期,培训学员二百五十余人,为抗战时期党在南方的革命事业播撒了种子,培养了一批革命干部,推动了湖南抗日救亡工作以及农村基层党的建设,被誉为“南方的抗大”。如果说延安“抗大”是北方培养党的高层抗日干部的摇篮,那么塘田战时讲学院则是南方基层抗日干部的一座革命熔炉,它在党史的叙述和书写上理应有一席之地。为书写和纪念党史上的这颗“沧海遗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吕振羽之子吕坚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管理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易昌良,编辑并出版了《南方抗大:塘田战时讲学院纪念文集》一书。该书共四十多万字,内容收录了部分2019年召开的“塘田战时讲学院创建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还辑录了一般读者不易看到的历史档案,兼具学术性和通俗性。
《南方抗大:塘田战时讲学院纪念文集》收录了大量有关塘田战时讲学院以及抗战时期中共湖南省委的相关报告和文件,如《徐特立在湘十个月的工作公报》。报告明确记载了塘田战时讲学院的创办得到了湖南省委的支持并请示过中共中央,徐特立还写信给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要求从延安的“抗大”派几个干部到塘田战时讲学院,将北方“抗大”的学风与精神带到南方“抗大”。
这些材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理清塘田战时讲学院的创立、办学经过以及影响等相关史实,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抗战时期中共在湖南的活动以及发展等相关学术研究。与湖南在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相比,学界对湖南抗战史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尤其抗战时期中共在湖南的发展。塘田战时讲学院的历史,就是抗战时期中共领导湖南人民从事抗战最好的故事之一,也是最生动的党史故事之一。透过《南方抗大:塘田战时讲学院纪念文集》一书所收录的原始资料,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许多党史故事,尤其是湖南党史的故事。
塘田战时讲学院在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书搜集了多篇关于研究塘田战时讲学院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在梳理相关史实的同时,充分肯定了塘院精神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南方抗大:塘田战时讲学院纪念文集》一书从文字和精神上弘扬红色文化,二者相得益彰。塘田战时讲学院已成历史,但它所保留和传承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勇于进取、敢于担当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抗战时期我党廉洁质朴的生活作风,成为了共和国的红色文化基因。
《南方抗大:塘田战时讲学院纪念文集》一书还收录了许多革命先辈有关塘田战时讲学院的回忆文章与口述资料。历史记忆作为史料的一种,不仅有史料价值,也具有现实作用。《访高文华同志记录》《回忆塘田战时讲学院》以及吕振羽等人口述多篇文章,以历史记忆的方式书写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艰苦奋斗精神,并以历史乃至文学和艺术的形式加以传承。正如该书编者吕坚所认为的那样:继往开来,塘院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