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是乡愁 也代表活着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应松]

编者按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学的永恒话题之一。近日,作家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散文集《神农野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陈应松长期在神农架居住和写作,在书中,作者笔涉神农架森林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奇闻异事、奇人怪物,思考和记述着森林自然和生态人文。

陈应松

冬天漫长,在神农架有半年之久,冬天并非一开始就白雪皑皑,万物枯亡。

初冬。一个金色满山的初冬,东边的山脊被太阳照亮,那是一片火山岩,光滑得就像人的秃头,寸草不生。山脊上,有着不肯化去的斑斑点点的积雪。季节冷了,积雪悄悄地向峡谷蔓延,就像一个老人的白发,在头上四处爬动。峡谷明亮得像上了一层釉,红豆杉、榧树、银鹊树、穗花杉的果实红了,伞花木、领春木的果实黑了,银杏的果实黄了,几棵野柿子树,枝干上挑着通红的圆果。

初冬,果实们清点着自己的一生。

一入冬就开始了火笼屋的预热,在高寒山区只能如此。冬天突然而至,一场雪,或者一夜风,山冈就吹冷了,树木就开始凋零,野兽就开始逃散,寻找着山洞和树洞。在大雪中,它们会死去,靠自己生长的毛皮反抗冬天,这何其艰难。但是,人类掌握了火,再贫穷也能活下去。

火笼屋的中心是火塘,神农架又叫火垄。火垄,多好的名字,但我已经说了几十年火塘,塘也有它的味道。神农架冬天就是围着火塘生活的,火塘上方有一个挂钩,用来挂吊锅或吊壶,都被时间熏得乌漆麻黑,整个墙壁也熏成了沥青色,像是上了一层黑漆。而那个壶,那个锅——叫鼎锅,也可以烧水,也可以煮饭,也可以煮火锅。火锅是一锅煮,里面有腊肉、香菇(或者野菌,如松菌、刷把菌、羊肚菌)、木耳(有时是岩耳)、干豆腐、青菜、洋芋,再放一把花椒和大蒜。一锅煮的香味是一种复杂的、浩瀚的、壮烈的、野性的气味。腊肉从哪里来,就在火塘的上方,吊挂在屋梁上,有新鲜的腊肉,也有陈年的、木柴一样、石头一样的腊肉。就割一块下来,洗净,切好,丢进鼎锅里。旁边还可以烧一壶滚滚沸腾的开水泡茶,因为喝了过多的酒。酒是苞谷酒,也有山洞里藏的“地封子酒”。火呢,是树疙瘩火,山里挖的。

火塘也有放在堂屋里,再怎么冷,没有北方的炕,睡觉时,还是睡床上,冷被窝,或者电热毯。在过去漫长的年月里,就是熄了火塘睡觉。第二天,再拨燃火。火是壅在灰下的,里面会烧些洋芋,或者红薯,神农架叫苕。第二天,拨开火灰,里面有未熄灭的“火屎”,而洋芋或者红薯已经熟了,热噜噜的,就是早餐了。还会在火塘里丢一些核桃和板栗,板栗烤着会爆炸,叫“爆栗子”,那种声音是冬天里的惊喜,香喷喷的,还原着冬天的童真。更高的山上,或者住在风口,或者家里有老人,火塘是一年四季不熄的,需要它。还有一个陶质的手提钵子,叫火钵,也叫火伴,将火塘里面的柴炭拈出来,提着烤火。有小孩上学,提一个去学校,手脚不会冻着。

火笼屋,一个黑漆漆的温暖的房子,熏得人双眼通红,咳嗽不止,流泪不停,头上白灰覆盖,鼻子里黑灰灌满。

冬天是村庄的消失,如果你看见从火笼屋里冒出的柴烟,它就叫炊烟。炊烟是乡愁,但在高寒山区,大雪封山,炊烟代表活着。

……

(一审:夏博 二审:卢小伟 三审:蒋玉青)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