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担银元》剧照。 孙波辉 摄
彭祖耀
谭仲池先生编剧之祁剧《一担银元》,以红三军团川康战略大转移为宏大叙事蓝本,讲述了在军团长彭德怀的坚毅部署下,军团供给部部长周玉成肩负起护送一担银元的非凡历程。我观此剧,几度落泪。
从戏剧语言特色来看,《一担银元》的唱词堪称一绝。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戏剧应该是一面集聚物像的镜子,非但不减弱原来的颜色和光彩,而且把它们集中起来,凝聚起来,把微光变成光彩,把光彩变成光明。”《一担银元》的唱词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唱词富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感染力,如“浯溪清泉汇大江,摩崖石镜映远山。祁阳蛮子英雄汉,胸怀天下闯四方。雪山草地脚下踩,挑起军团千斤担”,短短几句便勾勒出地域风貌与人物的豪迈气概,为角色的登场和故事的展开奠定雄浑的基调。同时,剧中人物的对白质朴且饱含深情,直击观众的内心,生动展现人物的性格与情感。
这部祁剧巧妙运用先抑后扬与悬念设置。周玉成与黄团长、沈参谋围绕银元的使用产生的冲突,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激烈碰撞。黄团长的猜疑唱段:“一个包袱胸前系,多少秘密掩心机。听说他北伐曾经发洋财,定把那收缴的金条公变私。还有肉干青稞面藏在包袱里,看来他就是想吃独食”一出,仿若平地惊雷,将矛盾激化至顶点。这种冲突设置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感和戏剧性,反映了人性在利益面前的挣扎与抉择。人物的性格也得到了鲜明的展现。
在人物塑造方面,该剧匠心独运。主人公周玉成的形象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当遭遇战友误解、物资匮乏乃至敌人围追堵截的重重困境时,周玉成始终坚守如磐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金石般的誓言,令人敬仰。群体人物与主人公相互映衬,共同构建了一个鲜活的人物群像。九生的英勇无畏、蒋勤的深情大义、黄团长和沈参谋的性格转变,烘托出周玉成的高大形象。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矛盾冲突,使人物关系更错综复杂,也让故事丰满生动。剧中的人物性格鲜明,行动与性格相互交织。
《一担银元》舞台呈现大胆创新,融合现代技术与祁剧传统。灯光运用独具匠心,借舞台技术、调度与声光电形式营造氛围。周玉成红棕马过雪山场景,侧面冷光随马变化,展现马的疲惫至倒下,光位切换凸显其壮烈牺牲,震撼观众。机械平台是创新亮点,营造雪山形态隐喻长征艰难,此设计增强戏剧表现力,为祁剧注入活力,助其传承发展,吸引年轻观众。
《一担银元》传承发扬祁剧传统艺术,实现古典与现代审美共鸣,助祁剧在新时代闪耀。唱腔上,高腔、昆腔、弹腔交织成音乐华章,演员凭深厚功底展现祁剧唱腔魅力。表演形式保留祁剧粗犷、夸张等特点,演员遵循规范,展现韵律节奏。
《一担银元》的精神内涵极具现实意义。依据布莱希特倡导的“陌生化效果”理论,该剧借助精彩剧情制造间离,打破观众与剧情间的情感粘连,使观众以审视者的视角深入思考历史、人性、诚信与信仰等内涵,进而引发深度的社会思考,而非仅仅沉浸于故事的表面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