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安化县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综述

[来源:华声在线]

大湖坪水库。 (安化县水利局供图)

提质改造后的马路水厂。 龚伟 摄

龚 伟 唐 潇 魏 瑶

“过去一到枯水季节,就要到处寻找水源,有时候到山沟挑水喝,还担心喝起来不安全。现在好了,自来水通到了家里,随时可以用到干净水放心水!”12月7日,安化县江南镇思贤村七一片区5组村民廖安辉用着今年新供应的自来水,直夸县水利局服务好。

江南镇思贤村七一片区共147户576人,由于位置关系,常年缺水。村民们一直靠自发打井取山泉水维持日常生活用水。不但枯水期无法保证供应,水质水量也没有保障。今年4月,安化县水利局在开展农村安全饮水保障工作隐患排查行动时发现这个问题后,迅速安排专人负责,多次联合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推进,通过采取个性化解决措施,对江南镇思贤村七一片区免费提供管材,解决水源问题。7月22日,该片区全部用上自来水,群众拍手称赞。

“安化是山区大县,用水历来紧张。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下,我们以实现覆盖范围内城镇和乡村‘同质、同价、同网、同服务’的优质供水,让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的愿望为目标,大力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安化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谢智兴介绍,自2021年全面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以来,安化县已持续投入资金超过7亿元,建成规模水厂4座,提质改造现有规模水厂5座,完成管网改造15处,水源改造5处,大大提升了全县供水质量。目前,安化县农村人口自来水普及率目前已经达到84.5%。

整合资源,城乡居民共饮“一碗水”

“11月8日开始,我们水厂从渣滓溪锑矿借了水源,每天1000吨水,保证了我们水厂的正常供水。”12月6日,安化县奎溪镇奎溪水厂负责人唐尧平正在监测临时修建的管网。以前奎溪水厂单独运营时,没到枯水期都要“限供”,群众意见很大。今年安化县城乡供水公司领导了解情况后,经过努力联系到了水源充足的渣滓溪锑矿,临时搭建管网,解决了水源紧缺问题,保证了奎溪镇及周边8000多人日常用水。“没有城乡供水公司的支持,我们水厂肯定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唐尧平说。

组建安化县城乡供水公司,整合资源,逐步接管了全县23个乡镇的41个规模在200吨/日以上的规模水厂,这是安化县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一大有力举措。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安化县采取了一系列的高位推动措施。首先,成立了由县委领导挂帅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指挥部,确保了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障。其次,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对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模式进行了明确的决策,确立了县水利局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和县城乡供水有限公司作为经营主体的地位,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和任务。此外,县水利局还成立了支持城乡供水一体化办公室,专门负责项目的调度和推进工作,确保了项目的高效实施。

安化县城乡供水公司成立后,逐步接管了所有乡镇水厂,公司参照县城水厂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不断新建和提质改造各乡镇水厂设施和改造制水工艺流程,同时,针对项目还未涉及制水设备老旧,制水能力薄弱的水厂制定一厂一策整改措施,整体采购了13套一体化水处理设备,改造水源,大大提高供水质量。安化县城乡供水公司还建立严格的水质检测体系,水厂购置自检设备,公司水质监测室定期抽检,更换石英砂和斜管,要求水厂工作人员定期清洗制水各环节设备,加快推进全省农村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已为12座千吨万人水厂安装了水质在线监测仪。

对乡镇水产老化的管网问题,安化县城乡供水公司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予以优化。一是明确管网漏损控制目标,对漏损严重乡镇区域制订管网改造计划;二是公司组建专业漏损测量技术团队,为各乡镇水源管网漏损巡查提供人员技术支持;三是规划建设GIS监控系统,智能监测全县供水管网运行状况。

优化水源,城乡居民早日“喝好水”

12月6日,安化县东坪镇钟鼓山水厂的施工现场,几十名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后的扫尾工程。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水厂已经投入运营,日供水量3万吨,不仅满足了东坪城区居民的用水,还辐射到了小淹、江南、龙塘等周边乡镇。

作为钟鼓山水厂水源地的大湖坪水库已经于2023年底完工并于今年完成蓄水。“大湖坪水库和钟鼓山水厂的新建,是对县城东坪镇和周边几个乡镇供水的强有力保障。”安化县城乡供水公司总经理李益初说,受限于地理条件,安化县近年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优化水源。

近年来,安化县按照地理情况编制规划,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大湖坪水库、仙丰水库两座水源工程和15座水厂及配套管网设施新建,11座水厂及管网配套设施进行改扩建,根据项目立项批复,大湖坪建设总投资2.62亿元,仙丰水库建设总投资1.19亿元,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总投资为11.3亿元,供水总规模提升至18.3万吨每天,总计投资15亿元。

按阶段有序推进,项目自2021年全面实施以来,全县已持续投入超7亿元,建成规模水厂4座,提质改造现有规模水厂5座,完成管网改造15处,水源改造5处,大大提升了所在区域供水质量。工程完工后,全县供水总规模提升至18.3万吨/天,新增供水能力7.9万吨/天,其中县城供水规模提升至8万吨/天,乡镇供水规模提升至10.3万吨/天,设计供水总人口增加至70.9万人,供水人口覆盖率近70%,新增供水人口27.1万人;县城供水人口新增至20万人,乡镇供水人口新增至50.9万人。

为了更好地推动项目实施,全县实行领导包干制,从项目前期准备、环境协调、工程实施、竣工环节明确负责领导,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其次是部门督查制,将城乡供水一体化主要项目列入全县每年重点项目考核,县重点项目办定期下发督查通报和整改通知,对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最后是企业担当制,要求企业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县城乡供水公司逐步接管全县乡镇所有供水业务,实现城乡供水统建统管,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为了让全县群众早日“喝好水”,安化县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统筹调水,构建三大网络,力促三化目标。 即以红岩水库、廖家坪水库和新建的大湖坪水库、仙丰水库等水库,及资江主要支流为主要水源为龙头,建设“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主体网络。二是积极引水,以城带乡,辐射周边。按照“多个水源、一套管网、一个企业”的思路对现有水厂上大压小、连点成片、推陈出新,县城乡供水公司为运营管理机构,以东坪、梅城新老县城两个核心区域的4个万吨以上规模水厂为供水核心,辐射周边乡镇。三是努力找水,共商共建,水源互补。由于安化县山区性质,核心水厂不可能覆盖县域全部范围,必须建设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和规模化供水工程为主,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为辅,分散式供水工程为补充的供水工程体系:核心水厂辐射范围之外辅以千吨万人水厂为区域供水中心,逐步缩减千吨万人以下规模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将全县日供水200吨以上规模水厂由41座缩减至26座。最终在全县形成“一处机构、两个核心、三个片区、多个区域分中心”的供水格局。

(一审:罗江龙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