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芦淞区龙泉片区,有两大服饰工业园和55个无物业管理小区,以党建引领推动区域治理——
一个城中村的蝶变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周小雷 李永亮 通讯员 罗金鹏
株洲市芦淞区龙泉街道所辖龙泉片区(龙泉村及其周边区域),作为芦淞服装市场“大后方”,有两大服饰工业园和55个无物业管理小区,聚集了711家服饰加工企业,有近6万流动人口。
今年来,芦淞区以党建引领,聚焦“城中村、无物业小区、工业园区”3大基层治理难点,集中力量实施安全整治、服饰产业转型升级、平安建设、社会服务、城市提质5大治理行动,有力推动龙泉片区从“被动式管理”向“互动式治理”转变,发生了喜人蝶变。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党员群众齐议事,无物业小区走出治理新路
“地图导航找不到地,快递外卖找不到楼,小区管理找不到人。”12月6日,听说来了记者,芦淞区龙泉街道攸创小区居民纷纷围过来,讲述小区以前的窘境。
攸创小区是一个以服饰加工为主的小区,有服饰加工厂20余家,流动人口1000余人。过去,小区内随处可见“蜘蛛网”般的飞线,公共区域垃圾乱堆,楼栋内满是牛皮癣,住宿与生产、仓储、经营混杂,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
改变,从今年3月开始。
3月1日,在龙泉街道党工委指导下,攸创小区党支部成立。“我们创新打造出‘党建红、服务橙、财富金、生态绿、邻里青、安全蓝、文明紫’的‘七彩攸家’党建品牌,牵头成立小区自治委员会,将8栋楼房整合为1个片区2个网格,通过片长、组长、邻长,将党支部的工作深入到小区家家户户。”小区党支部书记欧阳莹介绍。
党支部还牵头搭建“屋里人议事会”议事平台,小区居民通过议事平台为小区治理建言献策。
小区九成以上服饰加工企业,住宿与生产、仓储、经营混杂。党支部召开“屋里人议事会”,引导服饰加工企业不断优化消防整改方案。小区业主累计投入200余万元进行整改,住宿与生产、仓储、经营分开,进一步完善厂区消防设施与消防标识,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小区内环境卫生、飞线整治等20余项民生实事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增道闸、楼栋牌、便民服务牌、电动车集中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打造“七彩攸家”党建文化墙与休闲微空间,居民从冷眼旁观者变成主动参与者。
攸创小区的故事,仅仅是龙泉片区基层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截至目前,龙泉片区55个无物业管理小区有32个成立了党支部,淞亿小区、檀香山小区等在党建引领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治理新路子。
从“粗放式”到“精细化”
——由点及面“微更新”,城中村治理取得新成效
龙泉村是株洲市最大城中村,自建房密集,且多为小微服饰加工厂,流动人口多,社情复杂,矛盾突出。如何破解?
龙泉村分片、分组、分栋、分层从房东、企业经营主、员工中摸排党员,结合片区网格,成立党支部,推动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安全整治、平安建设、社会服务、产业转型、环境提质,五大行动渐次展开。
自建房安全整治“回头看”,落实住宿栋、加工栋分离。
实施就业培训、专场招聘,为企业“量身定制”直播带岗专场。
从杭州聘请国内女裤制版培训名师吴松茂,为30余名服饰企业女裤制版师授课培训,推动服饰产业转型升级。
开展家庭卫生评比活动,打出拆、建、治“组合拳”,拆除影响市容市貌的广告牌、危房和违建;修建停车场,修缮道路,修复破损墙面,美化房屋外墙……通过小尺度、渐进式、全方位改造,龙泉村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治理转变。
“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要从点滴做起,又要从全局把握。”龙泉村党委书记游建华说。
从“单兵作战”到“联合共赢”
——“楼栋长”出点子,工业园区多方共治
龙泉片区有新芦淞服装(都市)工业园、康泰工业园。工业园区的治理,事关千亿服饰产业转型升级。
新芦淞服装(都市)工业园共有64栋厂房,入驻生产加工型服装企业260余家,引进服装品牌近500个。
龙泉街道以党建引领,将园区分为4个网格,在产权人群体中,推举产生64名“楼栋长”。
周焰凯在园区办服装加工厂12年,当选“楼栋长”。“以前总觉得自己是个体户,和党组织距离远。党组织的引领让我感受到自己是组织的一员,理应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他主动作为,向园区提出安全隐患改造方案。
在周焰凯的影响下,64名“楼栋长”纷纷出点子、谋发展,带动本楼栋居民积极参与园区消防安全整改、环境整治等。为缓解停车难,园区联合龙泉村共同开发建设停车场一个,预计增加停车位100余个……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园区治理从“单兵作战”变为“联合共赢”。
“有别于政府大包大揽的保姆式管理,我们走出一条人民群众充分自主的互动式治理路子。通过政府的‘关键投入’,调动群众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实现基层治理大变样。”龙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任李锋表示,芦淞区将以党建引领为主线,持续推进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服务精细化、治理水平现代化,积极探索新时代基层善治的“芦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