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公柳》剧照。 绘生辉 摄
高世逢
中华大地上,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而在众多历史符号中,“左公柳”以其独特的姿态,诉说着一段关于忠诚与信念的传奇。由周亚男出品,盛和煜编剧,张曼君导演,国家一级演员徐军、冯伏强、邵展寰等强强联手打造的湘剧《左公柳》,于第八届湖南艺术节精彩亮相。近两小时演出,不仅让观众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体会到该剧带来的情感共鸣,更为年轻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左公的艺术窗口。
铁骨铮铮的史诗再现
左公,指清末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左宗棠,湖南湘阴人。湘剧《左公柳》正是以他在西北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的历史事迹为背景,展现了左公对国家和民族的大爱。“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是诗人杨昌浚送给左公的诗,诗题为《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如今哈密城内仍可见苍劲的柳树,这些柳树就是当年左公率部下栽种,被称为“左公柳”。
左公柳,承载着湘疆两地人们深沉的文化记忆。但将它改成戏剧,戏好不好看,能不能牢牢抓住观众,就与戏剧情境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系了。剧作家盛和煜巧于构思,精于创造,在他的笔下,以《左公柳》命名的这台剧,融左公抬棺西征,成功收复新疆的感人故事于一体,得到了深广的艺术再现。
从海防塞防之争开始,到向洋行借贷500万作为军需,再到抬棺西征,收复新疆,新栽杨柳。这些剧情不仅拓宽了戏剧创作原理,还丰富了观众对剧场艺术的认知以及该剧的内涵表达。更重要的是诠释了左公“国之疆土,尺寸不可让人”的决心以及无国便无家的理念。
舞台上冲突激烈,情节紧凑,演员精湛出色的表演技巧,凝重大气优美的舞台效果及震撼人心的民族血气,演绎出了一台跌宕起伏、“戏”味十足的《左公柳》,赢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对观众而言,该剧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多姿多彩,故事发展波澜壮阔、妙趣横生。道白唱词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是一出难得的艺术盛宴。整场演出,形象生动,情景逼真,既有大气磅礴的战斗场面,又有细腻柔情的情感表达。尤其是左公铁骨铮铮保家卫国的奉献精神,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古韵今风的气节颂歌
剧场内,左公的刚毅与智慧,湘军的忠诚与勇敢,以及普通百姓的朴实与期待,每一个角色都跃然台上,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这种借古通今的契合,使观众有种无时空隔离的亲近。尤其是剧作中动人心魄、刚柔并济的音乐,带着温度,带着灵魂,将古朴典雅与时尚元素两者巧妙融合,听起来大气厚重,婉转清新,如同穿越时空的回声,让人心潮澎湃。
值得一提的是左公扮演者徐军等艺术家们,在深入角色表演唱、念、做、打时,外部动作与内心活动高度协调,准确到位。特别是左公扮演者徐军,一招一式,挥洒自如,以形传神,神形兼备,尽显大家风范。从第一场戏开始,贯穿全剧,每一场都给观众留下不同的惊喜。加之舞美的匠心设计,创造了剧中所需的多维空间环境,为时空转换,演员塑造人物,烘托情感等增强了舞台感染力。其一屏多用的设计理念更是令人拍手叫绝,貌似涂上了剧中人物的感情色彩,在提升该剧内涵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人物的表演。
有句话说得好,“玉可碎不可攻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细心品味《左公柳》,看似大气唯美,其实蕴藏了强大的悲剧精神。“抬棺西征”是左公在用死的精神鼓舞士气,获得民心。这种忠诚不屈的力量与精神,是《左公柳》要表达的真实内核。这蕴藏的悲剧精神实则产生的是一种生命的崇高感,也是左公奋力抗争、高扬的民族气节。
戏韵深沉的舞台传奇
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喜欢张曼君这样的导演,也欣赏过她导演的好几部力作。如秦腔《花儿声声》《狗儿爷涅槃》《八子参军》《一个人的长征》、评剧《红高粱》《母亲》、黄梅戏《小乔初嫁》、湘剧《李贞回乡》《月亮粑粑》等。每部作品技法流畅,引人入胜。湘剧《左公柳》再一次见证了她的才华和实力。
全剧铺排大气唯美,设计新颖,艺术地将这段历史浓缩成一幅幅生动的舞台画面,直击人心。不管是慈禧“十年不弹左”的口谕,还是左公“缓进速战,先北后南”的作战策略,抑或满伢子救人牺牲后的悲伤场景,以及与索思诺夫的正面交锋和重头戏“抬棺西征”的战斗场面等,每一场的处理都使左公这个人物形象有勇有智、血肉丰满。
还有满伢子唱的“牵羊卖羊,卖到河夹大塘,张叔伯,李叔伯,恭喜老板买羊嗻……”的戏中戏,那种通俗易懂、扣人心弦的戏剧情境,使观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清新和来自心底的共鸣。扮演满伢子的王艳军是个条件不错的演员,好几个大小剧目都有他出色的表现,无论是悲是喜,总能找到自己的个性定位,没有一点牵强与生硬。看他演出,自然轻松。《左公柳》中,他虽戏份不多,但满伢子这个人物已被观众认可。
《左公柳》这出戏里,无论是剧作家还是导演或演员既对舞台招数烂熟于心,运用自如,但又不画地为牢被传统的戏剧程式框死,在守正创新和舞台把控上表现得恰到好处。导演在二度创作上把对左公的诠释和在如何提升演员表演,挖掘演员潜力及观众审美的技法上让人叹为观止。
戏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缩影,是历史及现实生活经提炼升华后的集中体现。中国戏曲历来是以写“奇”写“事”取胜的。如京剧《曹操与杨修》、评剧《红高粱》《母亲》、花鼓戏《蔡坤山耕田》《夫子正传》《黄桃书记》《送礼》、荆河戏《一杯清茶》、祁剧《美丽乡村新行动》、湘剧《五级书记》等。传奇要传事,这不仅指故事性,还包括戏剧性。《左公柳》让我们看到了左宗棠英雄的一面,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我们更需从《左公柳》中汲取智慧和经验,学习左公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