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话外清澈的爱——从《永玉六记》到黄永玉新作展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蒋蒲英]

《永玉六记》书影。

《介于材与不材之间》 150.5cmX96.5cm 2020年

蒋蒲英

家里书架上的《永玉六记·珍藏版》,是我常读常新的存在。作家李辉2003年在书中后记中写道:“《永玉六记》在黄永玉的作品当中,无疑最具文学、美术联姻的个人特色。”在湖南美术馆举行的黄永玉新作展,把先生的这一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把李辉总结的《永玉六记》乡愁、文化的伤感、幽默与机智、营造汉语之美四大特性进一步放大。先生创作《永玉六记》始于1964年,当时他在河北邢台的一个生产队里搞“四清”运动,在一本题为“诺亚方舟”的笔记本上创作了“动物短句”。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先生“内心的文学欲望找到了特殊的表达方式”,陆续创作了《罐斋杂记》《力求严肃认真思考札记》《芥末居杂记》《往日,故乡的情话》《汗珠里的沙漠》《斗室的散步》等作品,这些作品让他在沉寂多年后的1980年代,汇入“新时期文学”大潮。读《永玉六记》,对本次新作展作品的理解会更加全面立体,发现先生作品中大美与大义,深刻感受到文学美术是黄永玉艺术的一体两面。

新作展宛如一座艺术宝库,向世人展示了黄永玉这位传奇艺术家在90岁至99岁期间创作的200余件画作。这些作品被作者本人精心划分为生肖、花卉、人物、风景、摔跤等系列,每一幅都似一扇通往先生内心世界的窗户,从中折射出的哲学思想,让观者既能领略先生的创作动能、人生思考,又能在忍俊不禁中审视自我、笑看人生、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我是你们神话中唯一的现实。”这是《罐斋杂记》里配图《恐龙》的一句话。这看似随性的话语,却道出了观众对黄永玉先生艺术作品的推崇喜爱。智慧与情感水乳交融,“如此漫长”的人生画卷铺陈的是“对世界的不尽欢喜”。走进展厅,强烈文人气息扑面而来。可以清晰地窥见其深厚的中国画功底,每一笔每一划都像是在诉说着传统艺术的源远流长。作为现代文人画的“天花板”,他的画并非单纯的视觉呈现,而是始终服务于内心,是将想说的话和要写的文字图像化具象化。如果从画家的角度来看,他的文字很多,需要驻足细品,从作家的角度,他为了少写一些字,才画了一幅画,将千言万语用一幅画解决了。套用黄永玉式的说法就是:懒得写那么多字,画上几笔了事。他的画是思想的载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是他百年人生的感悟,是他在漫长岁月中沉淀下来的处世哲学的图像化表达。他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勤于表达,而观众的动心、动情、动容,理解与沉思,期待与振奋更是他笔耕不辍的强大势能。用年轻观众的话来说,看新作展,既有满满的松弛感,还有妥妥的正能量!

“取得涂抹最大快感的是宣纸水墨画。”这是《汗珠里的沙漠》中的一幅画所配的文字。从中可以看出,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虔诚且专注的。他系统地学习了油画,国画、油画、版画、木刻都有佳作呈现。他做过中央美院版画系主任,学养深厚又清醒豁达,兼收并蓄又独树一帜。他对传统文化的遵从、传承与弘扬不遗余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创作过程中,他从笔法、色彩、构图、材料全方位进行大胆尝试,不局限于传统中国画的固有模式。他以开放的姿态借鉴西画的技法与色彩,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为了给中国画探寻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在《日出东海上,月照洞庭波》中,荷叶是方形的,有抽象派的意味,但墨法笔法又非常传统。他又致力于传统技法的传承创新,譬如他的白描,远看很直,细看波纹点点,很见功底。更让人惊喜的是,他的笔墨里文字中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如《李时珍随想》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一枕万响围》的生态文明思想,《拉龟图》的经世致用等,他用幽默、趣味作伪装,思想的底色都是中国文人标准和取舍。正像他在《斗室里的散步》里的一句话:“专注的人失去周围的一切,长远地说,他得到了一生最重要的那一点。”他就像是一位无畏的开拓者,在艺术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凤凰县的蝴蝶不单好看,有的还香。”这是在《往日,故乡的情话》里说给凤凰县的情话。先生用他那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人瞬间。他对家乡的热爱,是如此纯粹而浓郁。在《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等众多作品中,都能感受到那炽热的“湘里湘气”。而在此次新作展中,许多体现湖南人性格的画作更是让人拍案叫绝。这些作品生动地展现了湖南人那种敢爱敢恨、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将湖湘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能深切感受先生湘人的勇毅坚定,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特质,如同寿岳衡山般坚实厚重。如《介於材与不材之间》的男人形象,就非常“湘西”,文字告诫人们,只要有文学、艺术和科学,世界永远充满希望,湘人的乐观与勇毅显露无遗。

这次新作展是黄永玉先生人生最后阶段艺术追求和情感寄托的集中呈现。他对生肖、花卉、人物、风景以及运动的描绘,无不让人感受到他对故乡的眷念,对湖湘大地的深情,对祖国的忠诚,如同《今夜》里的繁星,在艺术的天空中闪耀着大爱与光芒,照亮了未来之路,让观众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无尽的精神力量。

1954年,90岁齐白石与30岁的黄永玉有一张合照,年轻稚气的黄永玉与精神矍铄的齐白石,一个新荷初露,一个名满天下。两位伟大的湘籍画家在那一刻同框,恰是湖湘美学接力传承的历史写照。他们将中华传统文化用湘人独特的形式气质呈现出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提振了湖湘美学,丰富发展了湖湘文化。湖南美术馆2023年做了《客中月光照家山》齐白石作品回乡展,这次又做了“如此漫长 如此浓郁 黄永玉新作展”,湖南美术馆年轻的团队对湖湘美学的梳理、提炼、升华,使湖湘文化绽放出璀璨的光芒,也是湖南在“两个结合”指导下,湖湘美学的一次“再出发”。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投身于此吧。

(一审:夏博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