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要素供给大变革,湖南勇闯新路子
从单一供给到“打包”供应,将带来什么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黄利飞 于淼
深化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创新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方式,湖南迈出重要一步。
11月17日,省自然资源厅在长沙推介全省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试点首批项目,来自8个市县地区的9个试点项目亮相,资产价值达30.29亿元。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谢文说,将分散的自然资源资产“打包”,成为综合性、多样性、规模化的自然资源“资产包”,握指成拳、珠联璧合,可最大程度显化资产价值和综合效益。
为何要“打包”
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把买家需要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林地经营权、自然生态系统碳汇权益指标等自然资源资产,一起“打包”卖给他。
与组合供应相对应的是单一供给。从供给端看,管土地权益的部门供应土地权益,管矿产权益的供应矿产权益,各管各家、互不干扰。从需求端看,比如某个文旅项目,要拿到项目所在地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需与政府进行交易;要拿到集体建议用地使用权,需要与集体交易。
“以往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规划、供应、收益管理权限归属不同部门,经营主体要通过多种方式、复杂程序,分别取得不同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权,要与多个部门、产权主体进行反复沟通和利益博弈。”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柴铎分析,要素单一供给方式,经营主体承担了较高的行政审批和市场交易成本,也导致所有者在供应自然资源时缺乏整体谋划和动态成本收益的考虑。
从湖南来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土地市场已开始进入存量时代,传统的土地财政持续承压,且我省生态产品存在“归集难”“度量难”“配置难”“变现难”等问题。
谢文表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自然资源资产整体利用,既能积极回应市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为新产业、新业态提供多要素的自然资源保障,又能有效助力土地市场和支柱财源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打包”卖给谁
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供应类型跨资源、跨空间、跨权属和跨层级;供应的对象是经营主体。据记者了解,首批“资产包”暂定是供给单一经营主体,比如地方城投公司或文旅项目开发商等。
多项资产“打包”,要提前搞清楚哪项资产在哪里、是谁的、值多少钱,权益归属事项马虎不得。
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处处长董振亚介绍,相关部门严格按照《不动产登记规程》要求,在水、湿地、滩涂等资源门类上,设立国有农用地使用权;通过设立地役权,明确水、湿地、森林等资源利用方式,以便顺利实现登记发证。
为了让“资产包”交易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维护群众利益,我省在自然资源全要素统一市场中开发“组合供应”模块,推行“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并将特许经营等行政许可审批后置,最大提升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效率。
值得一说的是,组合供应模式中,多项资产一起卖,交易方式却不是“一刀切”。
如益阳市安化县雪峰湖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示范项目“资产包”,涉及建设用地、农用地、森林、水等多类自然资源,涵盖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地役权、国有农用地使用权等权利,还创新组合了生态系统碳汇权益指标。
这个资产包中,国有建设用地采用出让方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采用入市或联营联建,土地承包经营权采用流转方式,地役权采用双方协议。
董振亚表示,接下来将在碳汇监测核算和资产整体评估、资产配置保值增值、考核监督容错纠错等方面,探索形成一系列符合湖南实际的政策制度和技术规范,推动我省组合供应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
创造哪些效益
沅江市南洞庭湖生态保护恢复示范项目面积5万余亩,资产组合包由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湿地生态系统(芦苇)碳汇权益指标等3种权利组成。
沅江市委书记杨智勇说,通过组合供应,探索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和芦苇资源清洁化、高值化利用新模式,促进生态保护恢复、生态产业、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位于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排牙山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区项目,面积2400多亩,资产组合包包括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地役权、林地经营权、自然生态系统(乔木林)碳汇权益指标,资产评估值1771万元。
“组合供应后,一片林地可以做更多事情。”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副县长周云介绍,如通过科学合理的地役权规划,挖掘巡林观察站、防火补给站等林间设备设施的潜在价值,将生态保护、森林康养、中药研学有效融合。
记者发现,首批自然资源资产组合项目在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服务高质量发展上做足文章,安化、沅江、桃江、通道、靖州等项目将文旅康养和特色产业有机融合,打造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标杆;衡阳、邵阳、张家界等项目着力培育城市新地标,提升土地溢价,促进区域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