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畔。 通讯员 摄
余红
接到李姐的电话,我已开车快到六门闸了。沿途层林尽染,碧水澄清,飞鸟在湿地嬉戏,我心情也舒畅起来。我写长篇小说《洞庭人家》时采访过李姐,甚是投缘。
李姐是六门闸人,祖辈渔民,三年前一家人听说不让他们下湖捕鱼,感觉天要塌下来似的,转眼才发现,赚钱的路子多的是,销售风干鱼让他们家成了当地直播带货的专业户,六门闸也成了全国闻名的十里鱼廊。
六门闸位于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镇,沱江入洞庭湖的入湖口,属于东洞庭湖生态湿地。自2020年君山区启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后,镇上几百渔民转业为生态养殖,纷纷加入制作风干鱼的行列。风干鱼原是湖区老渔民储藏食物的一种法子,没想到这古朴的法子,成了退捕上岸渔民的致富经。
不觉已到达六门闸,在停车场泊车后,周边甚是热闹。六门闸社区生态渔村沿湖而设,路边全是鱼铺。难得的好天气,几千米长的晒鱼长廊,各类腌制好的鲜鱼成盘摆放,层层叠叠,在阳光的照射下,如金色的波浪起伏。
在拥挤的渔市中,我终于找到李姐的鱼铺了,她家门前,摆满了晾晒鲜鱼的竹筐。李姐正在现场直播带货,她老公刘哥在一旁忙活,剖鱼刮鳞,摊平抹盐、自然风干。
李姐见我来了,忙拉着我的手寒暄开来。开口就问我有何感想,是不是觉得今非昔比了?
一江碧水,两岸欢声,洞庭湖越来越美了。
李姐说变美的不只是洞庭湖,还有她们的新生活,前来六门闸观光旅游的客人越多,他们的生意越好,每天忙不过来。
以前东洞庭湖大部分渔民住在湖畔茂密的芦苇荡里,过着起居船舱、捕鱼换粮的半原始生活。今非昔比,湖区渔民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李姐说水上漂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他们家成了当地生态养殖大户,有时一个视频就能带来几百单生意。
一旁的刘哥笑得很自豪,说洞庭湖禁渔实施以来,水生生态加速恢复,水生物种类较五年前增加了几十种,最让人惊喜的是二十多年未见的长江鲟再现洞庭。
晚餐颇丰盛,李姐做鱼是把里手,弄了满桌鱼肴。大家围坐一起边吃边聊,聊洞庭湖的江豚增加了一百多头;麋鹿苑又生了一群小麋鹿;湿地辽阔,千鸟飞翔。守护一江碧水至今,岳阳产业正稳步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现在的岳阳不仅是一座文明古城、鱼米之乡,还是全国最宜居的生态城市。
虽是依依不舍,晚饭后不得不辞别。车在洞庭大桥上飞驰。落日余晖,霞光与洞庭大桥相映成趣。
来不及回味,月光已倾泻在洞庭湖上,湖面无风,湖水如鉴。此景让人遐想,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写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把洞庭湖畔的灵动秋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刘禹锡曾数次游览洞庭湖,他还在《洞庭秋月行》中写下了“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的诗句,把映照在湖上的流光比作银河流星,每每读起,不免对这番景致心驰神往。
我在洞庭湖长大,小时候每到中秋之夜,我会和家人一起,在我家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下看月亮,以为月亮中那蒙蒙黑影就是传说中的嫦娥和玉兔。后来这个传说在脑海中根深蒂固了,这是一种对亲人的思念、童年的记忆、故乡的眷恋吧。这也是我写《洞庭人家》的初衷,我们所怀念的,不过是遗失在那片荒芜中的烟火气息。
不觉散步到岳阳楼附近。这里又是一番景象,自岳阳楼景区、汴河街至巴陵广场、鱼巷子等地,连线十公里沿湖风光带,一路火树银花,游客络绎不绝。中秋节邂逅洞庭渔火季,以洞庭湖为轴,串联岳阳楼及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一线,密集布置着各类创意市集、“洞庭美食”小吃等,各个区域人头攒动。
岳阳楼景区以情景交融的艺术、演绎着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五朝楼观处屏风拉开,彩灯照耀、霓裳飘飘;主楼之下古韵悠扬。沿路看去,一步一景,脚就像踩在云朵上,仿佛穿越秋水长天,赏古风表演,尝巴陵美食,此景只应天上有。难怪米芾游洞庭时赋诗“李白曾移月下仙,烟波秋醉洞庭船。我来更欲乘黄鹤,直上高楼一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