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秸”尽所能变“牛肉” 屈原区“生态包袱”成“种养财富”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亚奇]

华声在线10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亚奇)金秋十月,秋收正酣。秸秆去哪儿?是一把火烧成灰,还是翻埋还田?成为一道既关乎环境治理又资源利用的必答题。10月21日,屈原管理区营田镇荷花村稻浪千重,6台水稻秸秆青贮机来回奔忙,抢收水稻青秸秆;与此同时,伴随着时瑞来科技公司那条粉碎打包生产线设备的阵阵轰鸣,一捆捆水稻秸秆瞬间被“吞”下,在另一端“吐”出来一堆堆秸秆草料,成为金浪农牧公司200余头水牛舌尖上的“美食”。

(10月21日,青贮机收割水稻秸秆)

这是岳阳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推进会的观摩现场,收集打捆、青贮加工、黄贮堆存,水稻秸秆饲料化利用让曾经令人头疼的稻草正在经历一场华丽变身。在屈原区,将水稻秸秆加工成饲料后养牛,牛粪经处理后还田作肥,这项“水稻-水牛”绿色种养循环产业项目试点收获喜讯,迎来农业技术专家、生态环保专家、乡镇负责人、种粮大户代表及相关企业负责人检验,并计划在岳阳全市推广。

秸秆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副产品,也是重要的农业资源。湖南拟出台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烧管理相关规定,促进农作物秸秆实现绿色、高效、高质、高值、规模化利用,同时对秸秆露天焚烧实行有效管控。“禁烧令”下,秸秆一般有两种“归宿”:一是翻埋还田,尽可能把养分还给土壤;二是离田,通过将秸秆饲料化、燃料化等方式,增加其附加值。由于南方稻作区早、晚稻成熟期雨水充沛,受气候与稻田土壤结构影响,南方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面临离田成本高、病虫害现象严重、甲烷排放量大、资源利用率低等综合困局。

以前,村民焚烧秸秆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大气污染,损害了生态环境,造成农田质量下降,稍有不慎,还可能引发火灾。近年来,屈原区全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种养循环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不仅有效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还有力地推动了绿色农业发展。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省农科院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岳阳市农科院4家科研院所共同试点“水稻-水牛”绿色种养循环,填补了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关键一环,串起产业生态“大链条”。

水稻秸秆成了牛羊“口粮”,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村民收入。“每到下半年,饲料成了一大难题,我们以每吨120元价格收购鲜稻秸,通过粉碎打包成有机饲料,抛开每吨80元成本,村民还有40元利润。”金浪农牧公司董事长谢辉算了笔细账:“这200头牛,一年可消耗1600亩稻田的鲜稻秸,公司能节省60万元饲料钱,双赢!”

(一审:杨露 二审:余画 三审:蒋玉青)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