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里的湖南(83)丨双峰书院山长的一则“劝学留言”,为何沿用至今?

[来源:华声在线]

“两派交流,好向此间寻活水;双峰对峙,更从何处仰高山。”清同治二年(1863年),暮年出任双峰书院第四任山长的朱尧阶,曾为书院撰下此副楹联。

时过境迁,双峰书院旧迹难复,这副“劝学”名联却流传至今,现挂于双峰县第一中学新校区大门两侧,让学子们可以从中觅得扬帆启航的动力,成年人也能重拾继续努力的决心。

寒露时节,我们邀请清史研究者、湘籍作家谭伯牛,一起走进双峰书院,解读楹联中蕴含的人生向上的密码。

耕读传家 深入民心

旧域湘乡,是双峰人口中的“老湘乡”。老湘乡县分上、中、下三里,上里即现在的娄底市娄星区及涟源市杨家滩一带,中里即现在的双峰县,下里即现在的湘乡市。

《双峰书院记》载:湘乡书院“有东皋、涟滨,皆育士之所。惟地大土广,治东南至永丰百里,上与邵邑接址,则又远矣,士多艰于来学。”于是,永丰在清乾隆十年(1745年)始设义学。

双峰书院复原图。

长久以来,在中国基层社会,“耕读传家”深入民心,贫寒子弟上义学,是科举入仕,造就不凡人生的重要途径。

谭伯牛告诉我们:“当时的义学较为普遍,在教育层次上为启蒙教育。双峰书院的创办,让寒门学子深得其惠,为当地造就了不少人才。”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永丰提倡扩大义学规模,将原义学迁址。新址环境清幽,面向高耸青翠的双峰山,又临近湄水河、四安河二水的合流处,遂取名双峰书院。

联中所写的“‘两派交流’‘双峰对峙’,描述的是双峰书院近山抱水的本地风光。‘两派’指二水,‘双峰’即是将双峰山嵌名联中。”谭伯牛解读道。

“这里有没有更深层的含义?”记者追问。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有学者指出‘两派’‘双峰’暗含不同学术派别的交流与碰撞。”谭伯牛继续说道:“但双峰书院作为初等教育场所,撰联意在劝学、立志,就要用平易近人、通俗浅显的话语传达给学生和百姓。我认为‘两派’‘双峰’在此处并无他意。”

求知问学 正心明德

双峰书院本为“应科举、登仕途”而设,“但朱尧阶在上、下联后半句活用典章,从容给出‘为什么要读书’的不同答案。”谭伯牛说。

“好向此间寻活水”出自南宋理学大儒朱熹《观书有感》中的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朱尧阶看来,读书为的是求学问、寻新知、明真理,在源源不断的知识“活水”中徜徉,进取的意愿不懈,才学、智慧才会得到精进。

然而“求学问”的最终目的是“学做人”。“更从何处仰高山”化用了《诗经·小雅》里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寄语学生要立志成为正心明德的君子,不断提升自身修为,为“齐家治国平天下”打下根基。

双峰县第一中学。

秋风习习,我们漫步湄水河畔,在落日余晖里眺望,河面不时有小船划过,泛起岁月的涟漪。

双峰书院在清朝末年改为双峰高等小学堂。1941年,升为湘乡县私立初级中学。解放初,与湘乡县私立第二女子初级职业学校合并,成立湘乡县第二初级中学,1951年改为双峰县第一中学。

这副“劝学”对联,只有寥寥两行,却胜千言万语,穿越岁月烟尘,传诵不衰,至今激励万千学子。

朱尧阶画像。

朱尧阶(1803-1872),今双峰县杏子铺镇长石冲人,以庠生讲学乡里,同治年间出任山长,主讲双峰书院。他与曾国藩、罗泽南等人以道义相交。曾国藩统兵在外,屡次请他出山辅佐,朱尧阶以干禄慕势为耻而固辞,可谓“报道自重、独立不倚之君子”。曾国藩重其志节,亦不勉强。

朱尧阶生性嗜学,研经精史,博览群书。在治学、讲学的过程中,他把“学不可以已”的笃定信念传授于学生,也将崇德向善的价值观扎根于乡野。

“多读书、走正路,这样的人生格言永不过时。”谭伯牛说。

薪火相传 人文昌盛

“耕读天下,富厚日新”,这是今天生活在双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刻在血脉里的追求。“读”与“厚”,是读书,是教育,是重视人才,是精神层面的厚道、厚实、厚德。

从历史脉络讲,湖南是理学重镇,儒家思想成为湖湘士人的基本信念。在儒家文化和理学思想的长期熏陶下,双峰形成了崇文重教、人文昌盛的特色,被称为“炳炳上国之观,焕焕一代之文”。

谭伯牛接受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

“双峰文化发达,离不开双峰书院的薪火相传。”谭伯牛指出。

双峰书院第一任山长张正笏(1699-1783),举人出身,是有名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之为“楚南名师”。他以诗书传家,子孙中举、入贡、入庠者多人。朱尧阶、曾国藩、胡林翼、罗泽南等均为其数传弟子。

“湘中一代宗师”罗泽南(1808-1856),是今双峰县石牛乡湾洲村人,虽然仕途坎坷,但其学问和品德世所共仰。他怀着“忧世难忘天下事,放怀愿读十年书”的雄心,在乡间讲学28年,先后培养了王錱、李续宾、李续宜、蒋益澧、杨昌濬等高足。后来这些学生大多成为湘军名将,成为中国历史上“书生领兵”的一大景观。

关于双峰县名的来历,谭伯牛提到了罗绍志的《蔡畅的故乡情》。书中记录:新中国诞生时,原湘乡析县,在永丰增建一个县,开始上报是以“永丰”命名,后政务院审批时,发现江西有个永丰县,不能重名,蔡畅便想到双峰书院与双峰山,提议以“双峰”为名。

如今,湄水河畔的双峰山依然苍翠,那从昔日青砖红墙里传来的琅琅书声,穿越风雨百年,至今仍然清晰可闻。

记者手记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不仅是获取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还是一门修身养性的功课,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

观照现在,我们身处知识更新和认知迭代交织、科学进步和技术革新叠加的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重新发现自己”的挑战。读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明白世界、看清自己。无论是驱赶迷茫,还是对抗平庸,读书都是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

静下来读读书吧,它会一点一滴地滋养你、改变你。

点评嘉宾

谭伯牛,1973年生,长沙人,知名近代史学者,致力于研究清史,尤长于太平天国史、湘军史及曾国藩研究。先后出版《战天京》《湘军崛起》等作品。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出品

总策划/夏似飞

统筹/文凤雏 赵雨杉

执行/李茁 朱玉文 王华玉 朱晓华

撰文/姚茜琼

摄影摄像/戴钺 李健

剪辑/戴钺

设计/周子茜

(一审:罗江龙 二审:余画 三审:蒋玉青)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