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高新区——“高新”之上再向“新高”

[来源:华声在线]

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楼。

三一(韶山)风电叶片生产园。(本文图片均由韶山高新区提供)

蒋 睿 严予妗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韶山高新区,捷报连连!

6月14日,湘潭华进重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18.3米钢管全长扩径机组出口俄罗斯。这是该公司攻克钢管全长扩径机组多项核心技术难题后的首笔出口订单。

7月14日,湘潭恒欣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高速大牵引力防爆锂电池永磁变频一体机单轨吊发往捷克共和国,首次挺进欧洲市场;

韶山钰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订单接到“手软”,公司二期项目建设热火朝天,成为现阶段园区新能源产业领域中的“明星企业”。

承“高新”之名,筑“高新”之梦。

近年来,韶山高新区不断擦亮“高新”底色,让优质项目落地生根、特色产业开花结果,谱写出一篇又一篇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聚“链”成势,产业积势引领高质量发展

连日来,韶山高新区企业韶山钰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韶山钰盛)订单不断,公司拳头产品特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更是销路走俏。

“相较于其他锂电池产品,特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功效更优,最大放电倍率是普通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50倍。同时,电池温度适应性更强,能在-70℃至70℃的宽温域下正常工作。”公司总经理刘文斌介绍,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移动机器人、无人机、储能、高速电摩等民用领域。

韶山钰盛仅是该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10年来,韶山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产业链企业数量由3家发展到43家,总产值近40亿元,成为了驱动韶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食品医药产业表现同样亮眼,区内集聚三旺实业、汇弘实业、大北农、毛家食品等产业链企业23家,其中2家国家级和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涉及涵盖肉类食品精深加工、休闲食品、婴幼儿食品、生物医药研制、兽药制剂等多个领域,今年4月,韶山高新区荣膺中南地区肉类加工示范区,在韶山生猪屠宰加工产业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新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如今,区域竞争的核心已由产业竞争向链式竞争转变。长远看,能否培育出高能级的产业链,直接影响产业发展的整体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韶山高新区深谙此道理,近年来,该区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与食品医药”的“一主一特”产业格局,深入实施产业强区“千百十”和“三改一扩”工程,绘制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的“一张图”,创新打出“核心+配套”组合拳,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与差异扶持机制,充分发挥龙头和链主企业的磁吸效应。今年成功引进三类500强项目2个、投资过亿元项目10个,其中配套项目达7个,有力推动了产业加速“聚链成群”。

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韶山高新区在产业链上深耕细作,推动“三链”协同发展,为韶山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向“智”而行,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韶山高新区成立不早,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作为湘潭乃至我省园区中的“小块头”,奔跑中的韶山高新区保持着稳健的“配速”,这股后劲来自哪里?

答案就是创新。

7月17日,湘潭恒欣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将该公司自主研制的高速大牵引力防爆锂电池永磁变频一体机单轨吊打包,发往捷克共和国。

“公司从2020年着手该设备的研发,于2023年8月问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公司董事长肖公平说,安全又环保是新型单轨吊受海外客商青睐的关键。

据介绍,该单轨吊采用企业自主研发的永磁变频技术和高性能防爆锂电池,引入“黑匣子”等6大数据库,具备15项安全保护功能,一氧化碳实现零排放。同时,利用AI视频和激光雷达的计算融合,可对机车运行前方30米范围内的标识牌、人员入侵、运行障碍和轨道道岔异常等问题进行智能识别。

作为全球“猴车”技术的领跑企业,恒欣凭借不懈的科技创新与卓越品质,稳稳扎根矿用装备领域,成为了一棵枝繁叶茂、历久弥新的“长青树”。在韶山高新区,像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并且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第一。

三一重能韶山叶片工厂生产的112米陆上风电叶片,刷新全球最长陆上风电叶片纪录;湘潭恒欣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矿用架空乘人装置,国内市场占有率常年第一;湖南远东钢模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制作的索塔模板系统,顺利完成世界最大跨径悬索桥首次混凝土浇筑任务;华进重装自主研制的首台1500T/18.3M钢管全长扩径机组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其中两项技术世界第一,一项技术全国第一。

截至目前,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9家,占园区规模工业企业的75%;国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家,占园区规模工业比重40%。园区企业高擎创新火炬,把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转化成了企业发展的不竭“源动力”。

韶山高新区拥有韶山市中汇复材研究院、碳基材料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26个,搭建韶山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韶山工作站等一批服务平台,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线上线下全程“一站式”服务;用心建起“校企”合作连心桥,鼓励新韶光、恒欣、江冶等企业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10多家高校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促成华进重装与湖南科技大学万步炎教授专家团队成立省级专家工作站,2023年获评“湖南省模范专家工作站”;加速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江冶废旧锂电池有价金属高效分离回收技术、汇达全尺寸碳化硅包壳设备开发与管材试制等一批产学研项目在园成功转化。

把硬核科技嵌入创新生态中,加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营”在园区,“两重”“两新”为企纾困解忧

如果说环环相扣的产业布局是相互咬合的机械齿轮,那么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经济发展中的润滑剂和助推器,让园区和企业的双向奔赴更加顺畅。

8月30日,全省“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召开。根据部署,全省广大干部将在一个月内,集中宣传落实“两重”“两新”等重大政策措施,集中推动解决一批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省里有部署,韶山高新见行动。

9月12日,韶山高新区召开“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部署会,成立专项行动工作组,建立日调度工作机制,并制定了详细的规模工业企业联企责任表,广泛动员全区干部深入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

连日来,工作组以“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三改一扩”企业为全覆盖对象,由班子成员带队,分链条包干,采取集中走访的形式,对区内86家企业进行全面宣传,组织65家规上工业企业参加市里组织的专题培训,确保惠企政策能够让企业快享尽享。

“喂,您好,我们公司想了解一下‘两新’中关于智能制造设备更新的具体政策。”“您打算申报的设备属于哪一类?建议先进行摸底调查,确认企业设备更新的总投资额是否达到1500万元的标准线?若符合条件,可先着手准备前期手续……”

这些天,韶山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唐红军电话接不停。面对企业的咨询,唐红军均耐心地一一解答,即便工作繁忙,也乐此不疲,他深知自己不仅是政策的解读者,更是引导者。这项工作不仅关乎当前的经济稳定增长,更与长远的产业转型升级息息相关。

在韶山高新区的积极推动下,区内汇达、骏航等27家企业成功申报了发改、工信类设备更新项目44个,恒欣实业和江冶机电更是被纳入国家第一批再贷款支持名单,其中江冶机电的贷款项目已进入省行审批阶段。此外,华进、大北农、盛美3家企业也成功申报了第三批超长期国债项目,而钰盛科技、大北农等10余家企业则申报了国家第二批再贷款支持名单。

截至9月底,园区工作人员共走访企业50家,收集问题和建议33条,办结问题2项。该区还将持续深入企业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力争实现“规上”企业、国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改一扩”企业政策知晓率、覆盖率100%。

岁月如歌,征程如虹。

在这片红色沃土上,每一个企业都是创新的主角,每一项技术都是突破的先锋,每一次服务都是温暖的传递。如今的韶山高新区,正以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站在“高新”的坚实基础上,向着“新高”的目标奋勇迈进。

(一审:杨露 二审:邓望军 三审:鲁红)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