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见生活,薪火长“湘”传——第三届湖南非遗博览会综述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记者 卢小伟 胡杏子 王一辰

离第三届湖南非遗博览会闭幕已几日有余,但相关热度依旧不减——

有人在微信朋友圈询问,“有没有湖南非遗的报告或书籍推荐”;有人追着去过现场、吃过花桥牛席牛肉的朋友“上链接”;年轻人则对新邵孙氏正骨术、龙氏驱寒手等中医传统津津乐道,打趣中医问诊把脉“可以轻松拿捏‘脆皮’体质”……

热度背后是数据支撑。为期三天的博览会(9月21日至23日)累计接待观众10万余人次,非遗产品销售额220余万元。

非遗潮起,薪火“湘”传。湖南非遗博览会已举办三届,从“0”到“1”,再从“1”到“3”,在持续构建非遗传承保护成果展览展示空间、搭建非遗线上线下交流交易“市集”的同时,围绕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命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

第三届湖南非遗博览会开门纳福。 曹正平 摄(湖南图片库)

展示展演:既是展会,也是旅游

遍览三湘大地,“非遗画卷”绚丽多姿。如何充分展示近年来全省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成果?本届非遗博览会主办方匠心独运,构建了一个集展览、展演、体验于一体的艺术空间。

不必说开幕式上的朱雀飞天、湘西苗族鼓舞,不必说3D陶瓷打印、科技感十足的戏曲机器人,也不必说用彩纸折叠的艺术作品《红楼梦》《金陵十三钗》、现做现尝的衡南糖画,单就序厅里的“裸眼3D视频+真人舞蹈表演”,足以把观众领入美轮美奂的非遗世界——

只见由舞者扮演的蔡伦手持毛笔,轻盈起舞。后方大屏幕上,以蔡伦改进造纸技术为主线的故事,用裸眼3D视频呈现,再现了千年前的古法造纸情景。文化传承在屏幕内外、古今对话中悄然进行。博览会期间,“蔡伦造纸”“蔡伦跳舞”成为人气最旺的展演之一。

“我们立足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两个融合’命题,坚持非遗‘主题化、情景化、科技化、体验化’呈现,致力于为观众带来一场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并举的艺术盛宴。”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

正因此,虽然室内室外5000平方米的空间里聚集了中部六省的近200项非遗项目,但主题、专题、版块、项目合理布局,多而不乱,五步一景,趣味十足。

“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场展览,更像一次旅游。”9月23日,衡阳市民刘女士谈及自己的感受时总结道。博览会期间,她带着父母孩子观看了梅山武术、衡州花鼓戏等非遗表演,体验了竹竿舞、板鞋竞速等传统项目,品尝了衡南糖画、义和斋传统糕点、花桥牛席牛肉等非遗美食,可谓完成了一次非遗“亲子游”。

“特别是孩子,以前只在电视上、课本上见过非遗,这次亲眼见了、亲口吃了、动手做了,对他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张女士说。

非遗与旅游融合,湖南加快落子布棋。去年10月底,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工作方案》,推进非遗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实现融合发展。

本届博览会举办地衡阳市建湘工业文化街区,就是一个在省旅发大会期间开街的工业文化旅游新地标。非遗“遇见”旅游,以文促旅,拉升了街区人气;以旅彰文,传承了传统文化。

博览会现场,好戏连连。周文晋 摄(湖南图片库)

交流交易:既绽放文化魅力,也提升市场活力

趾踵相接的展位,琳琅满目的展品,熙熙攘攘的人群……开展期间,博览会犹如热闹的节日市集,观众、传承人、展商之间进行热烈交流。

“很高兴能有这样的平台,让我有机会从湖北来到湖南,共享不一样的精彩。”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陈海军如是说。

中部六省非遗展区是本届博览会的一大亮点,主办方特邀湖北、江西、安徽、山西、河南的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展,同台献艺,交流非遗保护传承的经验心得。

赵李桥砖茶与湖南的千两茶、茯砖茶、君山银针同属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海军和湖南各茶传承人相互认识,有很多共同话题,每次见面交流都有新的认知和共识。博览会闭幕后,他们又一同前往云南参加相关展会。

国家级非遗千两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李舒予在展会现场泡茶,热情开朗的性格、专业娴熟的动作很快就引起观众的注意。李舒予父亲李胜夫是千两茶国家级传承人,用40余年时间,让几近失传的千两茶重新走向世界。父女二人接力传承非遗的故事传为佳话。

面对面展示、交流,观众、游客近距离领略了传统文化的多彩魅力,以及非遗传承人对传统技艺的热爱和坚守,惊叹他们手里的“绝活”,对非遗传承保护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

为非遗打开对外交流新途径、新渠道,打造行业交流新平台、新舞台,本届博览会以此作为办展初衷,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碰撞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交流新舞台的打造,还成就了交易转化新场景。除线下展区外,本届博览会还设立了非遗直播间,邀请“江寻千(九月)”“乐小牛”等网红达人、探展主播边逛边播,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让更多非遗特色产品连接市场。

“今天的直播数据比平时好很多,我们都想拖堂了,还得是非遗!”9月22日下午,刚从直播间下播的湖南花桥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肖雄兴奋地说道。当天,他直播的是花桥牛席的香辣牛肉片、香辣牛板筋、牙签牛肉等特产,广受网友欢迎。

从技艺传承到线下交流,再到直播间展销,博览会以“非遗+”解锁新体验新方法,成为湖南乃至中部六省绽放传统文化魅力、提升市场活力的重要平台。

博览会现场,戏曲机器人、少儿戏曲同台演绎,引得观众驻足观赏。李健摄

创造创新:非遗既是艺术,也是生活

传统与现代、非遗与生活,这是非遗传承保护绕不开的两组命题。实现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要解决传统技艺如何融入现代生活这一问题。

近年来,湖南坚持“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的工作原则,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持续延伸非遗生命力,让非遗先“活”起来,再“火”起来。

试想一下,当非遗技艺走进你的居家生活,会是什么情形?本届博览会的“非遗生活家”展区,为人们描绘了一幅非遗居家生活图景——

这是一个两室两厅的现代居家空间,有客厅、餐厅、卧室、书房,每件家具、摆件、用品都源自非遗,涵盖了我省8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的100余件非遗作品,给观众营造一个集欣赏、体验、购物于一体的生活实景。

“非遗既是艺术,也是生活。我们创新设置了非遗生活家展区,让大家了解哪些非遗产品适合进家,传递一个非遗家居生活美学理念。”省文旅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家居品牌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共同探索非遗居家的落地方案。

此外,本届博览会还开辟非遗“双创”空间,邀请多家非遗文创企业、研培院校基地展示“创造”“创新”“创意”三大类别文创产品,让游客“看得见、摸得着、能体验、可带走”。现场,由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止画品牌联名推出的文创女书系列穿戴甲,深受女性观众喜爱。

如今,第三届非遗博览会已落下帷幕,但博览会带来的非遗热度,将推动非遗技艺、产品进一步融入日常生活,走进寻常百姓家。

(一审:龙晓龙 二审:邓望军 三审:鲁红)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