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长沙,从老街老巷始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何立伟]

文|何立伟

前些日子,致力于做湖湘文化短视频的刘青青同她的合伙人李嫔,邀请我和孔小平在白果园31号公馆用膳并拍摄视频,要我们谈谈长沙的街巷文化。我同老孔都是老长沙人口里的所谓“沙码子”,也就是地道的长沙土著。我们都是长沙的老街老巷里长大的,长沙城东西南北都住过。

北京人谈胡同,上海人谈弄堂,长沙人呢,自然谈的就是街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沙,要说起它的城市文化特色,择其要的话,那也就是街巷文化了。过去长沙古城数百万居民,不就是蚁居在密密麻麻如蛛网般的老街老巷里的吗?日子如流水,在麻石上缓缓淌过,于是被称为岁月,我们亲爱的长沙的岁月,或者无声无息,或者热闹喧阗,就这么样地流过去了,正如由南往北从容而过的潺潺的湘江河。

长沙的街巷,看似寻常,但若随便拿一条巷子,细究下去,都大有文章。比方说这条白果园老巷子,先前并不叫“白果园”,叫“老泉别径”。老泉是谁的号?苏洵,苏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传说中苏老泉在长沙做过主簿,他就住在白果园旁边的一条巷子里,后门走几步,就直通白果园,这几步小路,便是后来所谓的“老泉别径”。他住过的巷子,因他得名,就叫“苏家巷”。如今巷子里还矗立着苏老泉的雕像。巷子同样也了不得,道光年间的云贵总督贺长龄、两淮盐运史黄冕、同治年间的湖南巡抚刘崐、湘军水师名将李朝斌等等赫赫人物都曾住在这条巷子里,大版本学家、藏书家叶德辉,更是在此建了他的藏书楼“观古堂”,藏书之丰,谓为国内三大私人藏书楼之一。可惜这些豪堂书楼,均毁于“文夕大火”。

白果园虽然只有三百米长,也是卧虎藏龙之地。19号就是长沙和平起义首领,任过湖南省主席的程潜先生的公馆,另一个起义将领陈明仁将军的故居,也就在离程潜公馆百把米的耕耘圃。清末翰林、民国大书法家郑家溉的公馆也在这条巷子里,我们吃饭拍短视频的这家31号公馆,旧称“杜公馆”,是当过孙中山和宋教仁的保镖的侠士杜心武的寓所。而相邻的白果园33号,则是《湘江评论》印刷处旧址。《湘江评论》为毛泽东主编,乃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湖南学生刊物中最有影响力的红色期刊。

我跟青青和李嫔说,长沙老城区里随便拿一条巷子出来说事,都蛮吓人的。前几年开福区委宣传部的人请我写西园北里跟潮宗街两条街巷,从晚清到民国,左宗棠、郭嵩焘、黄兴……各种豪杰闻人,随便数得出的有五六十人之多。他们同我们一样,就在这样的老街老巷里出出进进,所不同的是,他们都是些有家国情怀、经邦济世、改朝换代的人,他们是今天长沙人的样板。

了解长沙,就从了解这些老街老巷始。

(一审:谢振华 二审:刘乐 三审:石伟)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