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伴|秋分时节说“丰收”

[来源:湘伴微信公众号]

湘伴导读

今日(9月22日)秋分,这一天也恰好是第七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此时的大江南北,橙黄橘绿的秋景图已在华夏大地徐徐展现。

将“秋分”定为“丰收节”,既是对“二十四节气”这一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也是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生态发展观的体现。

有谚语云:“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传统意义上,秋分可作为秋收冬藏的终点,也可视作春耕夏种的起点。因此,秋分与丰收,在广袤大地上为这一年的农耕进行“收笔”,同时也为第二年的耕作写下“序章”。

01

“丰收”看什么?

中国人对“丰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稻满田、谷满仓、足鸡豚”。

所以,当然是“喜看稻菽千重浪”。

一看数据。今年我国夏粮获得丰收,增产72.5亿斤,达到2995.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早稻总产量563.5亿斤,连续4年在560亿斤以上。秋粮面积比上年稳中有增,大部分地区秋粮长势正常,在今年连续遭遇干旱和水情的情况下,粮食面积和产量依然基本盘稳固,这无疑是丰收之喜。

还有一个数据可佐证“丰收”之丰。9月11日,国内某知名电商平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该平台电商累计销售农特产品71亿单,平均每天有1740万单农特产包裹销往全国各地,持续带动优质农特产品“出村进城”。

二看活力。今年“丰收节”将进一步突出农民主体、农业主线、农村主场,这本是题中之义,但近年来,农民自主活动丰富多元,甚至有些还形成了响亮的品牌,比如贵州的“村BA”,湖南永州的“村K赛”等,所以今年的“丰收节”还将是农民朋友展示精神风貌、个人风采的“嘉年华”。

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东安县主题庆祝活动,在白牙市镇大江源村举行。蔡小平 米家铭 摄

三看消费。丰收节是活跃城乡市场、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平台。“金秋消费季”活动也将继续举办。同时,今年上半年,全国多地农产品消费形势颇佳,比如,青海省农产品出口创汇3亿元;成渝地区的地标农产品线上成交额双双跻身全国TOP10。在今年8月的“鱼米之乡、大美湖南”——湖南特色农产品香港推介活动上,湖南特色农产品吸引众多港商关注,推介活动促成签约项目3个,签约总金额达到1亿元。

“鱼米之乡、大美湖南”——湖南特色农产品香港推介活动现场。

02

“丰收”

不止在田间地头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传统农业下的丰收,往往意味着须凭繁重劳动换取仓癝充实。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田地所获早已翻了数倍,而且农业生产方式也有了巨大变化,比如农业科技创新。

在湖南,曾经的“禾下乘凉梦”早已变成现实,更多的农业科技项目如一粒粒种子,栽进土壤,结出成果。如益阳市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聚力创建益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园区水稻、茶叶、竹产业三大特色主导产业综合年产值已突破千亿元。永州对接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创建11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推广良种良法,让该市的蔬菜出口“一枝独秀”……下一步,湖南将努力打造种业和农机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向良技要粮。


2024年9月18日,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梅花镇贵头村,村民在收割稻谷。图源 新华社

坚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综合改革的双轮驱动,坚持市场导向和大食品行业龙头企业牵引,着力提高农业供给的适配性、灵活度和竞争力,让从事农业能够赚钱。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更为广义的“丰收”。

物产越发丰饶,惠农补贴力度加大,技术不断进步,农产品附加值逐步上升,农业大发展带来关联产业的大发展,吸引了不少回乡、下乡创业人员, “雁归来”现象和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巨大活力,一批批有想法、有干劲的人回到农村,在中药材种植、竹产品加工等领域闯出了天地,并带动乡民致富。

9月18日,资兴市唐洞街道镜塘村,植保人员操作无人机为水稻进行飞防作业。李科 曹精元 摄

“秋分”时节,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将阴阳、昼夜平分,而此时,三秋桂子、稻浪翻涌,以及大自然因秋色而成的磅礴之气,让“丰收”带着天然的仪式感迎面而来。

又是一年好“丰”景!

文 | 张 英

来源:湘伴微信公众号

(一审:谢振华 二审:刘乐 三审:石伟)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