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里的湖南(78)丨“心在人民、利归天下”,品读胡耀邦的为民情怀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沙兆华]

2015年11月20日,在中共中央举行的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一副胡耀邦曾经题写的对联,被习近平总书记提起:“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纪念胡耀邦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为民情怀。

“此联朴实无华,体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风亮节和宽广胸襟,是胡耀邦一心为民的生动写照。”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朱柏林向记者介绍。

初秋时节,记者来到胡耀邦故里——湖南省浏阳市中和镇苍坊村,走进胡耀邦同志纪念馆和故居,从胡耀邦光辉战斗、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中,品读“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思与行。

名高天下争相辩

武侯祠里和古今

胡耀邦题写的这副楹联,渊源还得从诸葛亮躬耕之地说起。

一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河南南阳因此定格为了诸葛亮龙潜之地,魏晋时期,武侯祠依岭就势坐落在南阳卧龙岗上,至今有1800多年历史,是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

千百年来,到武侯祠歌咏、颂扬、追怀者络绎不绝,也留下了千古名联佳句。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就是众多名联之一。

这副思想深邃的楹联,出自清代五任南阳知府顾嘉蘅之手。

顾嘉蘅是湖北宜昌人,在河南南阳当知府。当其时,河南南阳卧龙岗、湖北襄阳古隆中因诸葛亮的躬耕地之争,闹得不可开交。一边是为官之地,一边是桑梓之乡,身陷争议的“漩涡”,顾嘉蘅为抹平两省争执,故书此联,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又不无深意地指出,后世敬仰诸葛亮,多几处胜迹又有何不可呢?

此联一出,争议暂时平息。

1958年9月,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到河南调研工作,在武侯祠,看到大殿门旁这副对联,听完讲解后,胡耀邦对大家说:“我来改改,你们看好不好?”接着就面对大家吟诵他改的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古人尚且知道保江山不必分先主后主,成功名何必辨襄阳南阳,我们为革命何必分大事小事和计较个人得失呢?”胡耀邦解释说。

1986年4月,胡耀邦又亲书此联。2002年,南阳卧龙岗将其刻制,并悬挂于顾嘉蘅联两侧,成为武侯祠众多楹联匾额中最为耀眼夺目的名联之一。

“这副杂感联将哲理言志、劝喻讽刺等融为一体,立意高远,感情真挚,掷地有声,境界更胜一筹,充分体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心系亿万人民大众,不以功德自居的精神品质和崇高风范。”朱柏林由衷赞叹。

诗心理想何远阔

立志家乡未蹉跎

胡耀邦故居位于浏阳市中和镇苍坊村敏溪河畔,在绿树掩映下,胡氏祖屋历经百年沧桑,古朴厚重。

胡耀邦故居航拍照。

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出生在这里,并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1930年,年少的他踏上革命征程。一去32年后,1962年,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回乡在祖屋匆匆留宿一晚,从那以后,祖屋就再也没有迎回他。

但在敏溪河畔,那个爱读书,帮着母亲洗衣担水的“九伢子”(胡耀邦儿时的称呼)都深深留在家乡的记忆里,不曾黯淡。

农耕之家崇文重教,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劳善良、淳朴敦厚、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5岁时,胡耀邦入读堂叔胡祖仪任教的种桃书屋,聪慧胆识过人。

读完初小,胡耀邦以优异的成绩入读文家市里仁学校,在校期间,他积极跟随校长和老师参加革命活动,担任学校少年先锋队队长和宣传组长,显露了出众的组织宣传才能。

1927年9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在浏阳文家市会师转兵,他趴在学校墙头聆听了毛泽东“用小石子打破蒋介石的大水缸”那次鼓舞人心的讲话,受到了强烈震撼,从此树立起“革命一定会胜利”的坚定信念,萌发了“我也要做块小石头,为打烂旧世界出力”的革命理想。

1929年冬,胡耀邦秘密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土地革命。他在家乡积极开展儿童团、共青团工作及革命宣传工作,创办“少共列宁学校”,经常手提石灰桶,走村串乡,书写标语,向群众作革命宣传。

1930年11月,未满15岁的胡耀邦毅然离开家乡,投身到广阔的革命天地。

青春如歌,愿请长缨报家国。家乡,是胡耀邦长达60年革命生涯的光辉起点。

星火燎原,浩荡襟怀映山河。60年间,他心怀党和人民的事业,以战斗的笔墨书写下无愧于家乡的光辉诗篇。

鞠躬尽瘁为人民

死而后已展风范

胡耀邦同志纪念馆距故居仅几步之遥,馆内的《心在人民——胡耀邦生平事迹陈列》展详实生动记录了胡耀邦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馆展有两层,共分七个部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文字,浓缩着胡耀邦从“红小鬼”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冲锋陷阵的革命战士到改革开放的开拓者,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

记者在胡耀邦同志纪念馆采访。

抗战胜利后,胡耀邦主动请缨到前线,激战石家庄、挺进大西南、参与成都解放……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成都解放后,1950年,胡耀邦任川北区委第一书记。

从军队的政治工作者,“转型”成为主政一方的“父母官”,胡耀邦将人民始终放在心间。

面对百废待兴,他大力发展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各项事业,初步描绘了川北发展蓝图。

1952年,胡耀邦即将北上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各界人士要送给他锦屏,他说:“坚决不能做这个东西,真要送,就送我五个字好了,‘为人民服务’,不用缎子、不用金字,只须口头嘱咐我、告诫我就行了。良友之言,金石之贵嘛。”

1981年6月至1987年1月,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他常说:“共产党是给人民办事的,不是给一家一族办事的。”无论胡耀邦当多大的“官”,家乡人、亲戚们都没能“沾上一点光”。

1982年,经人安排,胡耀邦的侄子胡德资到岳阳某单位当了一名普通职工。胡耀邦知道后毫不客气,一个电话过去,胡德资就被退了回来,他写信教育侄儿安心在农村生活,侄子在浏阳务农至今。

“屋矮能容月,楼高不染尘。”西岭胡氏的家训,胡耀邦毕生以廉洁自律践行。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走完战斗的一生,溘然长逝。

“确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所言那样,胡耀邦夙夜在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书写了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的人生,体现了以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湘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精神风范,成为鼓舞湖湘儿女奋进的力量源泉。”朱柏林说。

1990年12月5日,胡耀邦骨灰安葬于他曾经倾注过心血的江西共青城富华山上。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这副楹联镌刻在胡耀邦同志纪念馆、南阳武侯祠、共青城富华山,缅怀着过往,激励着后人。

记者手记

这份为民情怀映照初心

沙兆华

在胡耀邦同志纪念馆内,展陈着一张巨幅中国地图,这张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满日期,犹如一个行程日记,记录下胡耀邦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期间走基层的脚印。细细一数,全国2200多个县市,有1703个留下了他的足迹。

胡耀邦曾说:“为人民办事情,耽误一分钟都是罪过。”万里河山,披星戴月,点亮他勤政为民的身影、亲民爱民的生动瞬间。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如果抱着一颗为人民做事情的心,与人民亲如一家,那就是国家之幸、人民之幸。

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百年大党,历经风雨,始终从人民群众中来,躬身为民。

新故相因、血脉相承。这份人民情怀,映照着共产党人初心不改,成为我们的事业“将永远存在”的历史必然。

点评嘉宾:朱柏林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湖南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秘书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工作专家咨询组专家。主要从事中共湖南地方党史研究与宣传工作。先后参与编写出版《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二、三卷和《中国共产党湖南简史》《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册》《湖南地下党斗争实录》等著作40余本,主编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湖南革命武装斗争史》曾被评为2018年湖南十大印制精良的湘版图书。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出品

总策划/夏似飞

统筹/文凤雏 赵雨杉

执行/李茁 朱玉文 王华玉 朱晓华

撰文/沙兆华 刘喣华(实习)

摄影摄像/徐行

剪辑/戴钺

设计/周子茜

(一审:杨露 二审:刘乐 三审:石伟)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