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棕树
我和岳立功相识、相交到相知,转眼已达半个多世纪。2023年8月,我从微信朋友圈上看到了一条“爆炸性”消息:历时长达35年的艰难跋涉,他终于推出了全套由《黑营盘》《红城垣》《白祭坛》组成的《湘西三部曲》长篇小说,总计达170万字。这是当今文学界的一件大事。
我很赞赏为该书作序的胡野秋先生一段话:“岳立功和他同样出生于湘西的文学前辈们不同的是,他具有自发的历史感,无论是沈从文还是黄永玉,都更多地着力于个体叙事与命运遭际的细微体悟。岳立功更注重于从宏观的历史走向中映照个体生命的丰富与跌宕。”
初看《湘西三部曲》觉得亮点很多,具体有两点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是作者对长篇的宏大叙事伸缩有度,收放自如,尤其是对重大的历史事件能拿得起,放得下,当繁就繁,该简则简,其对主要人物的性格刻画和大小事件的铺排能精准到位,厘清轻重缓急,足见作者的长篇写作基本功不俗。二是对故事情节的描述,尤其是细节的刻画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湘西三部曲》有很多有关战场和军人心理活动的描写,给人的印象还真像那么回事。
岳立功对细节描写的细腻而又真实,沅水青浪滩的水花、激流、飞鸟、木船以及船主、纤夫、江边木楼和浣衣少妇等等都写得栩栩如生。我最佩服的是他写洪江古商城和凤凰古城里的大户人家豪宅,不仅展示了民间雕刻家的高超工艺,还将门窗框里雕刻的鱼虫花草均标出它们的名称。这将是民间雕刻工艺传承后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同时也显出作家观察生活的细致入微和对读者认真负责的态度。
生活中爱好文学的人数不胜数,对岳立功而言,文学的种子早在童年时就在心田里种下,从不因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而停消。几十年来他先后从乡镇到县到州到省,最后汇入人头攒动的南下潮流,在深圳安家落户。在长沙、在深圳他都是从事影视编剧工作,这和文学创作还是有一定界限的。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他的文学“业余”创作走走停停,未能完全专心致志,尽管不时有“在夹缝中生存”的心态干扰,但岳立功的主体文学意识似乎并没有削弱,他内心里的“湘西三部曲”情结也始终没有淡化。正是上述原因,注定了他用心血与汗水交织成的《湘西三部曲》,必定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文学竞走,或曰“长篇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