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湖南日报征文】一路有你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肖功勋]

肖功勋

蓦然回首,我与湖南日报已相伴40余年。

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煤矿上班的父亲教导我们说:“孩子们,报纸中有你们尽情翱翔的梦想,要养成经常阅读报纸的习惯,这样你们才能天天进步,才能离梦想越来越近。”因此,在读小学时,《湖南日报》就走进了我的心田,美好的愿望和渴求填满了我的整个心房。

1992年,我也来到父亲工作的煤矿做了一名技术员。那时,认真翻阅《湖南日报》便成了我每天的日常功课。一个版一个版认真翻阅,从中了解了国家政策、城市发展、百姓生活、文学艺术等知识。《湖南日报》内容丰富多彩,版面直观清爽,既有新闻性,又有艺术性,读来是一种美的享受。

煤矿工作的日子寂寞而单调。因为要填补这空虚,那些日子,我常常艰难地啃着文学名著,也常常细心地抄写着报纸上自己喜爱的文字,甚至在煤矿井下小憩的时候,也拿出随身携带的《湖南日报》,在矿灯的照射下阅读。

我的名字首次出现在《湖南日报》是1998年夏天。我工作所在地的武冈市文坪镇一位军人回家探亲,路遇一名小女孩掉进已关闭多年的废弃煤窑里。退伍军人奋不顾身救起了遇险女孩后却不幸遇难,我马上采写了一篇题为《生命壮歌》的通讯稿,邮寄给了《湖南日报》驻邵阳记者站,作品很快在二版重要位置刊发,英雄事迹引起了不小震动。《湖南日报》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了英雄,他的事迹也为更多的人传颂。

《湖南日报》还帮助我延伸了一个自小就有的文学梦。煤矿火热的生活、矿工如煤般朴实的形象,时时撞击着我的心灵。工作之余,我拿起笔开始文学写作。1999年春节前夕,我斗胆把一篇散文寄给了湖南日报。稿子寄去后我忐忑不安,总认为自己太冒昧,《湖南日报》是省级党报和大报,一个无名作者的文章能刊登吗?然而,一个月后,竟然收到了编辑部寄来的样刊,不由喜极而泣。这也给了我创作的巨大动力,此后我一直笔耕不辍,在文学的道路上追光前行。近30年来,我在《湖南日报》发表各类文学作品50余篇,而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已有100余万字,10余篇作品获奖或收入各类文集。

有人问过我,你在《湖南日报》发了很多文章,与编辑有什么特殊关系?我说没有啊。有文章,用邮箱寄去就是了。我相信《湖南日报》是以文取文,不是以人取文。而今,《湖南日报》创刊75周年了,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从过去的一张报纸,到现在的全媒体矩阵,《湖南日报》的巨大变化让我感到由衷高兴。作为《湖南日报》的一名热心读者和业余作者,我既是这一变化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一审:罗江龙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