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改革故事汇】“内行”上岗,宁乡县域医疗大提升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曼斯 黎天伦]

市人民医院上榜全省首批县域“三甲”,公立医院均实现扭亏为盈,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增幅最高达50%——

“内行”上岗,宁乡县域医疗大提升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嘹亮号角。要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继续加大改革的力度。

近年来,湖南基层改革风生水起,创造不少经典案例。正是这些无处不在的基层改革创新,有力推动了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8月15起,湖南日报全媒体推出“基层改革故事汇”专栏,反映改革开放给三湘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展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万千气象,激发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敬请关注。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曼斯 通讯员 黎天伦

【改革主题】

2023年9月,宁乡市卫健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坚持高素质专业化导向,按照“先定规则、再议个人”原则,出台公立医院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办法,从职称、业绩、年龄、管理经验多个方面,分类细化岗位竞聘要求,形成“专业团队管理专业领域”的梯次配置。通过改革,宁乡市直公立医院共选任领导人员138名,精减院级领导人员24人,原任院级领导退出42人,医学类人员拥有中高级职称比例从以前的60.27%提高到77.54%。

【改革故事】

公立医院是医疗机构主体,这个专业领域,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时有发生。

院长和书记不是临床出身,不一定清楚基本疾病、治疗流程、设备用途,怎么带领医院发展?

也有人觉得,临床出身的医生只懂技术,没有管理经验,不适合担任医院领导人员。

如何在两者间寻求平衡,促使公立医院良性发展?去年9月开始,宁乡市卫健系统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全员聘任,选出了一批兼具政治素养、专业本领和管理经验的领导人员,实现公立医院专业团队领导专业领域。

专业团队走马上任近1年。8月初,记者走访宁乡多家公立医院,探访改革成效。

外行领导内行,医院隐患不少、问题频出

翻阅改革后医院领导人员名册,记者发现,不少临床医生通过竞聘走上领导岗位,也有医院原主要领导竞聘失败调离岗位。

大刀阔斧的改革,必然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阻力不小。

宁乡为何要改?

近几年,宁乡公立医院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就诊人数减少,营收难以维系,内部不团结,有些岗位“人到用时方恨少”……这些情况引起了市委主要负责人重视。为此,市委组织部结合“走找想促”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医院开展为期4个月的调研。

离得越近,问题看得越清楚。

在一家医院,多名医生提到同一件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放开后不久,病患陡然增多,医院接诊压力激增,院长提出各科室医生全员上阵。当时,该医院7位班子成员中,只有2位是临床医生出身。非医学专业的领导不理解:“呼吸科疾病,其他专业的医生怎么治?”

院内意见不统一,决策无法推行,就诊压力越来越大。

班子中有临床经验的领导,基于专业知识,多次开会分析全员上阵的可行性,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各科室医生合理分工协作,才没有贻误战机。

有一线医生评价:“‘外行’领导不是学医出身,不清楚医生的专业能力,更不清楚我们的想法和追求。”

在基层卫生院,“专家型”领导缺位,没有足够的专业判断,一味地惧怕承担风险,会让患者走不少弯路。

患者家属肖利平回忆:“去年我母亲去乡镇卫生院就诊,医生看了症状,让我们赶紧转诊上级医院。结果我母亲就是得了个普通感冒。”

类似情形,还有不少,给公立医院发展埋下隐患。

改革势在必行。

一开始,难免有人心有不甘。但前期调研工作极为细致,多轮“吹风”会,摆出事实,进行有效引导;竞聘时规则先行、科学严谨、公正透明,反对声音逐步平息。

专业过硬,“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D-TO-W,指心肌梗死患者从进入医院到打通血管的时间,国际标准是90分钟以内。

今年7月,宁乡市中医医院接诊一名从沩山乡转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TO-W时间仅15分钟,刷新了全市纪录。

救治速度为何飞速提升?今年,市中医医院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一台远程诊断心电图机。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做心电图,结果同步至中医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患者转运途中即做好初步诊断和术前准备,抢得“黄金时间”。

设备说不上多先进,关键在思路转变。该医院还推出“远程影像诊断”“一号管三天”“中医夜市”等创新之举。人事制度改革中,该院调整了5名领导人员,均为临床专业出身,可坐诊做手术,也具备医院管理经验。

该医院党委书记刘清波,从事泌尿外科专业20余年,曾任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他谈及“一号管三天”措施,“患者看诊、检查、复诊等待1至2天,有的会选择更换医院。‘一号管三天’看似少了收入,实际上坚定了患者对初诊医院的信心。”院长黎清华是心内科专家,上任后建设胸痛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优化急诊流程,迅速提升急救能力。

市人民医院综合实力强、市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显著、市妇幼保健院专科能力突出……人才流动,各医院取长补短。

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周波曾在综合医院工作过,重视多学科会诊。通过与各大医院联合看诊,以前需要转诊长沙的危重孕妇,如今无需“出县”诊治。

乡镇卫生院领导岗位得到市直医院年轻“俊杰”关注,也迎来一批“专家型”书记、院长。

流沙河镇的王吉丰(化名)告诉记者:“我爱好健身,腰痛很多年,在卫生院被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吃了很多药不管用。”市中医医院骨科医生肖鹏到流沙河镇卫生院担任院长,王吉丰赶紧上门就诊,经诊断,他的腰痛是由臀上皮神经炎引起的。

这也让肖鹏意识到,准确诊断是基层卫生院的痛点,医生往往很难摸清具体病因。今年8月,肖鹏开设骨科门诊,在具体案例中与一线医生进行业务交流。同时,邀请省市专家到一线指导授课,提升医生水平。

医生升职调任路径畅通,专业人才士气十足

以前,乡镇卫生院领导干部被重用为市直三级医院副职,极为罕见。此次竞聘,在基层卫生院摸爬滚打近20年的何晖,担任了宁乡市中医医院副院长。

何晖在基层时口碑就好,黄材镇6万人口,镇卫生院年门诊就诊达12万人次。他上任市直医院后,最了解基层所需,“基层卫生院最缺的是技术”。

以前送技术,是基层医生上门来学。何晖提议,宁乡市中医医院派出医生去乡镇卫生院上课。针灸、拔罐、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每期吸引数百名基层医生参与学习。

“以前医生升职调任,没有清晰路径,容易出现‘躺平’心理。”何晖介绍,现在硬性指标非常清楚,每个职位确定了所需的学历、职称、工作经验,达到要求即可参加3年一次的竞聘上岗,牢固树立了重基层、重实干导向。

“我自己都没想到,一个外乡人,还是合同工,能竞聘上科室主任。”宁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杨海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在病区新增40多个床位,“现在一线医生干劲足,即便累一点,也愿意收治更多病患。”

这是因为,人事制度调整到位后,宁乡市又接连改革薪酬、绩效考核制度,让一线医生兴奋不已。

杨海举例,同是值晚班,以前一线管床医生拿70元值班工资,二线领导管着两个病区可拿到140元。改革后,绩效以劳动多少为准则,无论何种职位,做多少事拿多少钱。

贺斌是宁乡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专家,专业能力突出,此次被重用为医院工会主席。作为有临床经验的领导,他了解一线医生的所需,“大多数医生没法按时就餐,一场手术下来,可能到了下午两点,食堂关门,一下午都得饿肚子。”

他上任后调整医院食堂营业时间,随时供应热腾腾的饭菜。院内设有咖啡馆、图书吧和24小时便利店,给医生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管理出效益,2023年宁乡市公立医院总收入增长15%,均实现扭亏为盈。今年,市人民医院获评全省首批县域三甲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均实现正增长,增幅最高达50%。

【改革评说】

以人事制度改革引领卫健事业全面破局

宁乡市委书记 张作林

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外行领导内行”向“专业团队管理专业领域”改变,由“结构失调”向“梯次配备”转变,由“急用现找”向“系统育才”转变……

宁乡深入践行“先立后破”改革要求,在卫健系统开启人事制度改革的“自我革命”,形成了专业团队管理专业领域的梯次配置,让公立医院领导人员队伍迸发全新活力。

要更好造福民生,改革不能就此打住,只有更深入地推进。

一是向问题攻坚。聚焦城市人口吸附力提升这一时代命题,以人事制度改革引领卫健事业全面改革破局,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稳妥解决深层次利益矛盾问题和优秀人才因省会“虹吸效应”流失的现实问题,不断以改革赋能发展。

二是向深处进军。深化公立医院复合型人才“选育管用”全链条改革。实施青年人才“千引计划”,5年内引进1000名年轻干部,其中,根据宁乡实际重点引进各省排名第二、第三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医学生400名。推动公立医院对标领导人员选聘,全面完成中层骨干竞岗。突出上下联动、梯次配置,构建“临床医生-科室负责人(卫生院正职)-业务副院长-医院正职”培养路径,打造青蓝相继的干部队伍梯队。

三是向宽处拓展。以系统思维拓展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成果,“三年三步走”,做好选拔、薪酬、绩效制度集成创新文章。其中,2024年通过8个月深入调研,全面铺开公立医院薪酬改革,按“政府主导、总量控制、一院一策、自主分配”原则,推动各类资源向临床一线和业务骨干倾斜,树牢“让担当善为者有面子、有位子、有票子”的导向。

(一审:夏博 二审:卢小伟 三审:石伟)

相关专题:基层改革故事汇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