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团洲垸抗洪战士的“战地”日记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作者:李毅]

洪水不退 我们不撤

武警湖南总队某部列兵 赵凤栋

7月10日凌晨两点半,今天的堤坝上没有风,帐篷里有些闷热。这是我们驻守堤坝的第5天,小组刚刚结束巡堤任务,返回营帐。巡逻路上,走在队列最前面的组长刘鑫忽然大喊“大家小心,有蛇!”定眼一看,是一条头部略扁、浑身银黑相间,差不多有一米长的蛇。我也说不上具体名字,后来从战友们口中方才得知,是洞庭湖区常有的赤练蛇。

我们是7月5日20时左右来到团州垸钱团间堤的。当天17时,我们任务小组才刚完成岳阳县荣家湾鱼塘堵管涌任务,在那里战斗了整整8个小时。

“华容告急!团州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口。”刚回到宿营地,来不及休息,组长就通知我们收拾行囊即刻出发。18时,运兵车向华容县方向行驶。“决口10米……扩大至50米……”听着对讲机里传来的声音,车厢里瞬间变得安静,大家神情紧张,没有一个人说话。

临近任务点,车道变窄,许多救援车辆堵在路口,组长通知我们赶快下车,急行军赶往钱团间堤二闸门南侧堤坝。夜色笼罩,我们只能戴着头灯摸索前进,远远看去,依稀看到对面堤坝上警灯闪烁。走上堤坝时,能清晰地听到湖水拍打堤岸的声音,水面露出几团零星的黑影。后面从老乡的口中才得知,身边的这片湖,是被洞庭湖水淹没的村庄,而那黑影就是他们的家。直到这刻,我们才明白灾情有多严重。

到达二闸门南侧,我们接到的任务是沿堤铺设防汛彩条布。钱团间堤全长14.35公里,指挥员将我们10人编为一组,间隔500米,一线展开铺设彩条布。我们组里面,我和组长刘鑫一起行动,负责清理堤坝斜坡的大石块和玉米秆等植被。只有清理干净斜坡面,才能在上面平整铺稳防汛彩条布。斜坡十分崎岖,在石块和植被中间还夹杂着被洪水冲上来的瓦片和玻璃碎片,丛生的杂草中不时还有蛇虫出没,看似只有10米不到的距离,我们清障足足花了20多分钟。

到次日6时,我们和其他救援力量陆续将整个堤坝的防汛彩条布铺完。连续作业将近22小时,大家都感到十分疲惫,许多战友直接躺在堤坝上睡着了,完全顾不上蚊虫叮咬。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声急促的哨音将我们惊醒。组长说决口还在持续扩大,形势不容乐观,我们的任务就是全力守好“第二道防线”,也就是我们身处的这道钱团间堤。我看了看表,此时早上8时14分。

接下来,组长带着我们沿着下游的方向,一路清理堤坝背面和附近村庄周边的杂草、农作物和植被,以便及时观察和处理管涌、泡泉等险情。我们拿着镰刀、锄头、铁锹等工具沿堤作业。那些比人还高的玉米秆、杂草刺得我生疼,手臂上长满了红包。

清障结束后,组长又立马带我们投入到巡堤任务中,我们主要负责悦来河村段,3公里长的堤坝,我们一边清障一边排险。晚上22时,我们在堤坝开阔位置搭建简易帐篷,集中休息。本以为可以回到镇上宿营地休整,组长却通知我们,要做好持续在堤坝上驻守的准备。

接下来几天,我们都在堤坝不断地巡堤、清障、排险。7月8日22时33分,决口合龙的消息传来,我和战友们都振奋不已,觉得这几天再怎么辛苦也都值得。

7月9日0时20分许,我们接到警报,在6公里外的杨蔸湖村段发生疑似管涌险情,指挥员立即组织党员突击队奔赴现场,组长刘鑫也是其中一员。

40分钟后,对讲机里传来了需要增援的消息,我主动请缨,赶赴任务点。到了现场后,我看到战友们都在紧张地搬运沙袋封堵管涌,组长刘鑫急匆匆地跑过来,让我们赶紧去铲沙装袋。再次见到刘鑫,他身上已是“五颜六色”,黄的是裤子上的泥巴,红的是编织袋勒出的血印,黑的是连续在堤坝作业的晒痕。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险情得到控制,参与行动的当地老乡纷纷给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还是你们动作快啊!”

中午开饭时,昨晚的几个老乡骑着三轮车给我们送来了冰棍儿、绿豆粥等解暑物资,有位大妈从车上抱下一捆艾条,心疼地看着我们说:“你们整夜都守在大堤上,这些艾条给你们用,防一防蚊虫。”军爱民,民拥军,作为军人,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写到这里,天色已蒙蒙亮起。战友们还在熟睡,帐篷里鼾声此起彼伏,大堤上一片宁静。起身望去,身后的村落已有村民陆续早起劳作,他们都在为更美好的生活奋斗。我想,守护好这样的画面就是我们军人的使命。

团州垸淹没的村庄,已随着排水工作的陆续展开,渐渐显露出它的轮廓。水位虽然已经下降,但危机并没有解除。守好第二道防线,依然是我们子弟兵需要承担的艰巨任务。洪水不退,我们不撤!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毅 通讯员 杜建兵 吴不可 整理)

(一审:谢振华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

相关专题:湖南华容抢险救援直击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