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养出一只“标准化”蜜蜂,非洲养蜂人来长沙小镇取经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叶竹]

华声在线7月6日讯(全媒体记者 叶竹 实习生 朱焕文)

“今天是第二批来合作社学习养蜂技术的非洲朋友,他们希望我们能够提供指导,我很乐意把我们成功的经验复制到非洲去。”7月4日,长沙县果园镇,红花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继6月23日后再次迎来了新面孔,在合作社社长谭创明向记者介绍。

科技“加持”,保障蜂蜜质量

选择蜂种、选购工具、安置蜂群、日常维护、疾病防治、采蜜加工……养蜂工作涉及数十道工序,蜂农没有经验,管理水平不够,市场产销低效,过去长沙养蜂事业的困境,也是当下非洲养蜂人的困境。

如今,长沙县红花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能成为国家示范合作社,离不开“三化”的拉动——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即使山川异域,长沙的养蜂经验仍值得输出,落地到非洲。

谭创明介绍,想要提升蜂蜜销量,首先要把好源头的标准关,源头把控离不开高科技的加持。合作社的蜂场里,养蜂人可以通过环境仪实时查看PM2.5、二氧化碳、电磁辐射等参数,实现精准把控,帮助判断蜂箱内的环境,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利用与校企合作研发的智能蜂箱和数字化养蜂平台,检测蜜蜂是否生病,并提供解决方案,实时监测蜜蜂成长。正是这些“高科技”的护航,蜂蜜质量得以保障。

同时,合作社站在整体上合理调度,分工协作,人尽其才。“我们的经验是,一个合作社要根据人员特长进行安排,每个人做一项,一个人做10年,那他这项工作一定是做得最优秀的。”谭创明说。

蜂蜜产业在长沙本土“遍地开花”,如何在市场中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让自家产品更具“含金量”?合作社实践创新,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以品牌谋出路,引进‘蜜+’模式,打开多样销路。

合作社经验辐射周边,非洲养蜂人欲向家乡推广

在合作社的帮助下 ,新云村“湘蜂牌山花蜂蜜”、白石源村“百花蜜”……一个个蜂蜜品牌脱颖而出,分散的蜂蜜市场取得了规模效应。

此前,非洲学员所在的地区也在养蜂,但遇到了很多困难。谭创明向他们展示了长沙当地的培蜂育蜂过程,介绍养蜂设备,同时,他强调开启“甜蜜产业”的关键重在创新,他建议学员们在结束中国之行后,要结合本土特色上不断进行产品的优化创新,适应非洲的自然环境,打造出适合自己的“土蜂蜜”品牌。

“我们村供销合作社在前期投入了120箱蜜蜂,并集中村里的12家养蜂大户,资源共享,利益共享,邀请专家教授做专业培训。实现‘蜜+’模式,打造白石源村的‘一村一特’。”白石源村党(总)支部书记杨希志表示,他们还把蜂蜜制作成伴手礼,吸引了多家企业前来采买,帮蜂蜜产品彻底打开了销路。

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这样的长沙养蜂经验,为非洲养蜂人带来了新思路。“这次培训是沟通我们和外界、沟通两个国家之间的一个渠道。”在这些非洲朋友看来,这次研修之旅就像一扇窗口,让他们看到了非洲养蜂业的不足和进步之处,未来想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把长沙的养蜂经验运用到非洲实践中去。

(一审:杨露 二审:刘乐 三审:鲁红)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