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专家给出水稻救灾补损技术意见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铭俊]

华声在线7月5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通讯员 杨晨 刘维帅)今天上午,在省农学会、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的组织下,我省一批从事水稻栽培、育种、植保的院士、专家走进省农科院试验田,就我省当前水稻生产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救灾补损技术意见。

“像这种水稻就得了白叶枯病。”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拿起水稻样本仔细观察。他介绍,水稻因受到洪水浸泡,其抗病抗逆能力显著降低。各种病原生物随洪水漂流扩散,叠加高温高湿气候条件,极易引发水稻病虫害的集中爆发。

“6月5日前成熟的水稻已经‘躲’过了这场暴雨,产量较为可观,亩产500公斤左右。暴雨影响的主要还是中稻和一季晚稻。”省农科院院长余应弘在评估后认为,“防治稻瘟病,要能救则救。”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二明建议,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提早施药,以提高防治效果。重点监控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及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及时预防,并结合病虫害防治,添加碧护、磷酸二氢钾、速效硅等叶面肥、生长调节剂,以提高水稻抗病抗逆能力。

刘二明强调,中稻、一季晚稻和晚稻应特别注意“两迁”害虫,即稻飞虱(主要是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以及本地虫源二化螟,要加强预测预报,做好物理、化学防治准备。同时,加强中稻、一季晚稻和晚稻细菌性条斑病等细菌性病害监控,凡是早稻种植区有细菌性病害发生,一定要注意晚稻秧田、一季中稻穗期病虫害的防控。

“有条件的,要抓紧改种补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唐文帮提醒农户,受灾严重的中稻田,当植株叶片确已失去功能,茎秆基部软糊,且出现萎蔫现象,应重新调配一季晚稻或晚稻秧苗。对于受泥沙冲压的稻田,应及时清沟,改种生育期短的甜糯玉米、蔬菜等其他作物。

(一审:罗江龙 二审:刘乐 三审:鲁红)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