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乡村教师日志】宁丹:我们“一起”,奏响自己的乐章

[来源:华声在线]

宁丹(右)在弹奏尤克里里。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宛俊余 摄

【人物】

宁丹,男,1988年生,毕业于衡阳师范学院,现任衡阳县岣嵝乡妙溪小学校长。妙溪小学为衡阳县最偏远的山区学校,共32名学生。为打开孩子们的心扉,他和社会志愿者组建了“一起乐队”,带领8名“山里娃”,共同奏响大山深处希望的乐章。

【日志】

今天,6月3日。我和同事把篮球场上挂着的“六一”儿童节主题展布撤了下来。孩子们在边上围观,有些不舍。

刚刚过去的儿童节,与往年显得不一样。5月30日那天,乐队第一次受邀去县城演出。出发前,其余孩子都在鼓掌,争先恐后帮着搬乐器,像欢送英雄一样。

“你你你你要跳舞吗……”孩子们敲打着架子鼓,弹奏着吉他,手持麦克风沉浸式地唱着《你要跳舞吗》。我忍不住跟着欢呼摇摆,思绪也不禁回到了当年。

遥想6年前,而立之年的我告别上海的喧嚣繁华回到家乡,成全了自己儿时的教师梦。但起初,真是伤脑筋。

学校校舍陈旧斑驳不说,眼前这些孩子大多为留守儿童,有的敏感多疑、自卑内向,有的戾气颇深、调皮暴躁。他们个个都挺“难搞”,也很“难聊”。

单打独斗去“硬刚”,肯定不行。

两年前,我和同事们尝试着办起了“周二公益课堂”。在友人的帮助下,“音乐发烧友”文劲出现在我们面前。第一次见面,他说:“我们就带着孩子一起玩,玩得开心就好!”

“一起玩”,这和我的理念不谋而合——教育,本该建立在快乐之上,追求纯粹,无问西东。

他经营着一家乐器店,但每周二都会自驾60公里来教孩子们唱歌。他抱着吉他,我们围着他,没有乐理和章法,就是一起开心地“吼两嗓子”。阳光洒下来,群山环抱间,田垄的作物是最忠实的听众。

孩子们的笑容是不会骗人的。他们是如此期待每一个周二。改变,也悄然发生。

2023年,得益于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学校得到了6000元善款。我第一时间找到文劲,提议“要不买几件乐器,教教孩子们”。两人不谋而合。

架子鼓是文劲从店里搬来的,而后我们淘到了吉他、电子琴、贝斯,以及音箱、话筒架各2套!很难想象,我们用6000元,居然像模像样搭起了“草台班子”。

虽然乐器都是市面上早被淘汰的,甚至琴键也残缺,但我们很兴奋——因为一所农村小学也能玩乐队了,这真的是件很酷的事情!

最初入选的7个孩子特别来劲,也格外珍惜,但凡有空余时间就自己跑去练琴、练唱。教室的灯光,像舞台上的聚光灯,映照着灵动的身影。不少没入选的孩子也时常去摆弄一下,跟着欢呼、附和、摇摆,就连学校里的小狗也时常趴在门外“观赏”……

朴实的山里娃,就这样在音乐的感染下,逐渐敞开了心扉,放开了胆量。借着歌词旋律,有人唱着自己的心声,有人抒发对未来的期许,有人倾诉着对父母的思念……个中滋味,他们自己享受并体会着。

小小的音乐教室,是他们的世界;教室的窗户,让弹唱的音乐越传越远;远处矗立的群山,无私地接纳着稚嫩的歌声,还有柔软的心事……其实,他们也就会点“皮毛”,“多好听多专业”,自然是谈不上的。

但,谁会在乎呢?

伍佳馨的进步特别明显。但有谁知道,此前她的心愿,是要在学校里做“大姐大”?

之前,她动不动就打人,孩子们都很怕她。这两年,在音乐的感染下,小姑娘变得温柔多了。而由于我们时常表扬她进步快,她似乎逐渐换了一种心态,不再通过“武力”让人“信服”。

当然,她跟我说,自己的心愿依旧是长大后做个“大女人”。但是,是那种真正自信坚强、内心勇敢的“女强人”。

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如果你看过她在乐队挥舞鼓棒、帅气敲击的那股“霸气劲儿”,你也有同感。

我有时在想,让他们“玩”一支再简陋不过的乐队,到底图什么呢?

后来我明白了。或许是帮助他们在心里埋下快乐的种子,或许是让他们的人生多一种可能,或许是让他们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又或许正如乐队名称一样,他们能记住在青葱稚嫩的孩童时光,有一群人曾陪着自己“一起”成长。

除了文劲,这些年还有很多人曾加入“周二公益课堂”,带着孩子们学习阅读、美术、舞蹈等。我打心里感激这些无私有爱的“过客”,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孩子们点上一盏盏希望的心灯。

如今,学校共有32个孩子、7名老师。我不知道是否有一天,大家全部飞往了城市,只留下这空荡荡的教室。但我坚信:只要学校存在一天,乐曲与歌唱,就会永不停歇!

文劲倒是没想那么多。他已经开始催我培养“后备人才”,还跟我商量今年再咬咬牙,看能否再淘点“便宜货”,让其他孩子也加入。

我欣然应允。因为我们还有一个全新的计划——让孩子们一起创作属于乐队的主题歌,去致敬、去唱响在“一起”的自己。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整理)

(一审:杨露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

相关专题:弘扬教育家精神·乡村教师日志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