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乡村教师日志】童晓敏:愿所有的缺席都有温暖相伴

[来源:华声在线]

童晓敏在上课。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宛俊余 摄

【名片】

童晓敏,女,1992年出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从事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工作12年,中小学一级教师,湘潭市雨湖区骨干教师。现任湘潭市雨湖区立云中心小学教务处主任。

【日志】

5月28日,周二,晴。

天空淡蓝如洗,白云悠悠,清风拂面。

上下班的路上,我好像已经习惯,车后排坐着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她叫琴琴,现读六年级,我是她的语文老师。

小小的年纪,她脸上有着该有的天真无邪,也有着不该有的淡然老练。好几个瞬间,她某个神情深深触动了我,也触发了我们之间的故事。

那是去年9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洒满了教室。琴琴自豪地告诉我:“童老师,这个暑假我独自一个人从湘潭坐火车去珠海了,我是不是很勇敢啊?”看着她稚嫩的面庞,我嘴里表扬着“的确很勇敢”,心里却在想:一个11岁的小女孩,独自跨越千里去找亲人,这背后绝对不简单。

经过多方打听,我找到她家租住的房子。那天,天色已晚,我看到昏暗、杂乱的房间里,她正独自吃着方便面,一股辛酸涌上我的心头。

经过仔细询问才得知,孩子老家在邵东,母亲生下她不久就独自离开,未曾回家看过她一眼;父亲常年在外打工,6年前突然与家中失联,至今仍下落不明。她跟着奶奶在湘潭生活,奶奶靠摆槟榔摊维持生计。平时,奶奶忙的时候,都是她自己解决一日三餐。

听着孩子静静地说出这些话,我强忍的泪水终于抑制不住流了下来。我紧紧抱着她,告诉她以后有任何困难一定要告诉我。也是从这一刻起,我格外关注这个孩子在学校的言行举止,有机会就跟她聊天询问近况,并送了很多书籍和文具给她。

今年寒假的家访,我第一户就选择了琴琴家。没想到,这次又听到了一个让我震惊无比的消息。

当时,孩子正在和奶奶一起吃饭。奶奶说,今年2月底要去珠海大女儿家那边打工,这个学期,琴琴只能独自生活了。

“一个小女孩,没有任何亲人在身边陪伴,独自租住在环境复杂的城中村,这怎么行?”我当即就对奶奶说这样不行,奶奶非常无奈地表示出于生活所迫只能这样了。

望着愁眉苦脸的奶奶和怯懦的孩子,我心急如焚。

突然,我心里闪过一个大胆的念头——“我还没有结婚,母亲也退休在家,实在不行的话,我来带着这个孩子算了?”

转念又想,带孩子要承担的风险太大了,她的安全、学习、生活、性格等各方面都要照顾到。那一下,我又有点退缩。

于是,我试着向家人和学校透露我的想法。

“把她带回来!孩子一个人生活太危险了,你作为老师不能袖手旁观。”没想到,妈妈第一个点头同意。

“童老师不要有顾虑,学校赞同并且支持你的做法!”学校领导也给予我莫大的鼓励。

于是,我向琴琴奶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她紧紧握着我的手,一个劲地说“感谢老师”。

就这样,我把琴琴接到自己家中抚养,一眨眼好几个月了。我一个未婚未育的女青年,慢慢习惯了“有孩子的生活”。

琴琴小时候没有养成好的卫生习惯,我就从督促她洗手、洗澡开始,教她整理内务,把生活过得井井有条;以前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就带着她每天早上晨读,晚上查漏补缺巩固知识,把学习成绩往上提了提;每天傍晚,我们也会像普通“母女”那样,一起散步,一起逗狗,一起谈天说地。

5月12日母亲节那天,我明显感觉到,琴琴的情绪很低落。我知道,看到别的同学为妈妈准备礼物,她想妈妈了。但她坚强地扭过头,不让我看到她的泪水。

我轻轻拍着她的肩膀告诉她:“想妈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哭出来也没关系。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是我们没有办法选择的,这并不是你的错,你仍有追求幸福快乐的权利和自由!”那天,我和她聊了很久,一直聊到她擦干眼泪,再次露出可爱的小虎牙。

我想,这就是教育的意义吧——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温暖和对美好未来的引领。

还有一个多月,琴琴就要小学毕业了,我不知道她将会去哪里读初中,等待她的会是什么样的生活。但我由衷希望,陪伴她走过的这一段成长之路,能成为她人生中的“小确幸”,让她拥有更多勇气和力量。同时,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爱心人士,将这份善意接力下去。

最后,愿这世上所有的缺席,都有温暖相伴。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整理)

(一审:谢振华 二审:刘乐 三审:石伟)

相关专题:弘扬教育家精神·乡村教师日志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